台股12月風雲2015
作者:瑞易
MSCI季調整的緣故,2015/11/30日尾盤爆量415億佔成交量31.3%(=415/1323),上拉29.6點。過去尾盤爆量從未超過像400億元這麼大的量,同時也是本年度第二次出現這種現象,第一次是2015/5/30日尾盤量469億元(33.4%)。11/30日這一天法人呈現賣超:自營商-22.4億元、投信-6.3億元、外資-192億元,合計賣超220億元。2015/11月受MSCI調降權重影響外資賣超427億元。
統計(1989~2014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12月份為21:5,漲跌比值(4.2),上漲月數多於下跌月數。自2008年以來已是連7個年度的12月都上漲的新記錄,2015年將營造第8個年度12月的上漲,再次更新紀錄。
2015/11月下跌,月K連跌2個月的機率為2/26,翻轉上漲的機率為9/26。2014/12月的記錄為連3漲,連3漲的下一年度沒有出現連2跌的記錄,只有翻轉上漲的記錄。
12月份的週上漲機率26年的平均為1.24。12月份為48~52週次,每一週的週漲跌比皆大於1.0。
2015年到11月底為止,日漲跌比為108/113(=0.96),週漲跌比為22/24(=0.92),月漲跌比為5/6(=083)。統計也許會發揮平衡的力量。2014/12月的日漲跌比為11/11(=1.0),12月的日漲跌比滑落1.0以下的月份都是發生在巨大的外部衝擊之後。
例行紀事
12月是企業集團的年底作帳行情月。
2015年資訊月展出11/28~12/6日。
近來的新聞
2015/11/4日,馬英九總統七日將赴新加坡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歷史性會晤。台股收盤8857點上漲144點(+1.65%),11月份開張連漲3個交易日。成交量放大到1272億,三大法人皆買超共計238億元。11/6日通通打回原點台股收盤8694點下跌157點(-1.77%),成交量1120億,三大法人皆賣超共計170億元。
MSCI(https://www.msci.com/index-review)刊登審核調整結果公告及生效日期,本年第四季及明年第一季調整結果公告與生效日期分別為11月12日與12月1日、2月11日與3月1日(日期皆為歐洲中部時間,UTC+1)。。
2015/11/13日(五)晚間恐怖份子在法國首都巴黎7處發動攻擊,槍聲、爆炸聲在這項有計畫的行動中,血染花都,估計約127人死亡;這場恐怖攻擊震撼全球,報導恐引發投資人對16日週一股市的恐慌。台股16日盤中最低8217點(-112點),收盤收斂至8295點(-34點)。
2015/11/17日,朝野協商決議今表決處理紛擾3年的證所稅,今可望廢除。利多刺激,再加上追漲美股台股開盤大漲100點(1.21%)。11/17日上午立院正式三讀通過刪除證所稅條文。
2015/11/30日,國際貨幣基金(IMF)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2016/10/1日生效。成為美元、歐元、日圓、英鎊外的第5個儲備貨幣,估計佔SDR權重達10.92%,僅次於美國及歐元。人民幣納入SDR,是邁向國際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上個月的關鍵數字
表1 2014/11月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註: (1)融資餘額近13年的月平均值2384億元, 2013年的月平均值1848億元。2014年為2046億元。 (2) 2015年的日最大漲幅為3.58%(8/25)與日最大跌幅-4.84%(8/24)。 (3)日與週的最大漲跌幅為11月份的統計,成交量為11月的平均值 (4)週漲跌幅為當月最後一週(11/27)。 (5)11月的月振幅665點,下跌234點(-2.73%)終止連2個月上漲。月最低點8217與收盤8321點。上影線長306點,下影線長103點。
|
2015/11月大盤月K線收8321點,下跌234點(-2.73%),收盤測試自12682點的下降趨勢延線的支撐。2014年年跌幅987點(-10.6%),年度仍維持在翻轉連3年的上漲中。
11/30日發生了尾盤爆大量414億元(佔當日成交量31%),上拉29.6點。推測是MSCI調整所致。
2014/11月的日平均成交量892億元。
融資餘額1475億元比上個月增加68億元,散戶的融資餘額連6個月跌破2000億元。
2015年11月份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73億、-57億、-427億全數賣超。法人合計為-558億元。年度累計至11月買賣超為-615億、-282億、699億元。法人合計為-197億元。法人賣超佔11月總成交量的-2.99% (=-558/18682)。
2015/11月的借券賣出餘額達834萬張,比上月增加約28萬張。
圖15D401 2015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4) 註:2014年Q1計13週,Q2為第14週~26週,Q3為第27週~39週,Q4為第40週~52週,計各13週。 |
以(圖15D401)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2015年的漲跌次數比為22:24(比值0.92),11月份週的上漲與下跌次數比為2/2。
12月份的週上漲機率26年的平均為1.24。12月份為48~52週次,每一週的週漲跌比皆大於1.0。
季K線
2015/11月季線收盤指數8321點,跌234點(-2.73%),如(圖15D402)所示。以技術分析來看,這一條由12682、10394、9859等多點連線構成的下降趨勢線,連著2個月在趨勢線上下來回測試支撐與壓力。
圖15D402 大盤季K線 2015年開盤為9279.79點 2015/4月高點10014點創下2000/Q3以來的新高(60季)。 2015/8月指數低點7243點回到2012起漲的水平。 2015/10月從低點反彈達1311點(=8554-7243)。 2015/11月勉強站上「下降趨勢線」 |
12月K線漲跌
如(圖15D403)所示,統計(1989~2014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12月份為21:5,漲跌比值(4.2),上漲月數多於下跌月數。縮小為2003~2014年的漲跌次數比為11:1,顯示最近12年,除了2007年在高檔因受「次貸危機」的影響而下跌,其餘年度都是上漲。
自1989年以來,年度的高點落在12月份高達7次,是所有月份最高的。這7次的下一個年度皆出現更高的指數。
低點落在12月份的有3次,僅次於1月份排名第2。這3次分別是1992、2000、2011年,都是股市災難時或是之後。
圖15D403 台股加權指數月K漲跌比 註:自2000~2013年的月漲跌次數比,12月為11:3 自2003~2014年的月漲跌次數比為,12月為11:1 1~11月的統計至2015/11月 |
(圖15D404)為台股加權指數12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1989年以來,26年的平均漲跌幅為266點(4.61%)。
從(圖15D404)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來已連續7年的12月都上漲,是26年中的第一次連續7年的12月份上漲。這7年的平均漲幅為305點(+4.09%)小於上漲的平均漲幅。顯示近年來受國際金融災害與內部政策的影響不論有多激烈,到了12月的年底拜拜慶點,還是要向大盤指數致敬。
圖15D404台股加權指數12月K線漲跌幅( 1989~2014) 註:2003~2013年的平均漲跌幅251點(3.6%)
|
12月月K的連續漲跌 12月與11月呈現弱正相關54%
(圖15D405)顯示,自1989年以來,12月份只有2006年最多連漲5個月。其次是連漲4個月的2010年。變盤為漲(1)的有9次(9/26)。
連跌7個月只有1次為2000年。其次是2007年的連跌2個月,也是1次。這2個年度一個是股災年,另一個是次貸風暴。變盤為跌(-1)的有3次(3/26)。
上漲合計為21次其中有12次是11月漲12月也上漲。下跌合計為5其中有2次是11月跌12月也接著下跌。合併漲/漲與跌/跌共計14次,表示12月的漲跌與11月呈弱正相關達到54%(=14/26)。
圖15D405台股加權指數12月K連漲連跌月數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12月與11月呈現弱正相關的機率為13/25=52%。 |
12月各週的漲跌
(圖15D406)為各年度12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12月份的週漲跌幅標準差為3.96%。
從圖中可以發現週漲跌幅大於4.0%的有14次,超過-4.0%的則有9次。週漲幅大於4.0%的在2000年以後只有6次,但是在2009/12與2013/12月則只出現1次。
週跌幅超過-4.0%的在2000年以前的有4次,在以後的有5次。這5次在2008年佔了2次(-5.28%)、(-5.74%),在2009年以後1次也沒有。
圖15D406台股加權12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總計117週。 |
12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圖15D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2月份的日K漲跌幅%
|
(圖15D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2月份的日K漲跌幅%,12月份的最大漲幅超過3.1%的有29次,分佈在10個年度裡,在年度排行中排名第1名,緊跟在後的是1月。而在2008年以後,只在2008/12月出現3次與2011/12月2次。其他4年的日漲幅沒有一次大過3.1%。
最大跌幅超過-3.1%的也有17次(佔17/565=3.0%),比最大漲幅少了12次,分佈在8個年度。在2008年以後,只有2008/12月出現3次這樣的跌幅,其他5年的下跌幅度沒有1次超過-3.1%的。
2015年到11月底止,今年的日最大漲幅為3.58%(8/25)與日最大跌幅-4.84%(8/24)。
12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圖15D408)從1989年至2014年,12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19的,在26年中有15個年度。在1.0以下的有5次,2003年之後小於1.0的只有2011/12月。
圖15D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2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1.5=12/8,約為漲3天跌2天。 |
12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12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5D409)所示,最大成交量為2001年的2271億元,26年來12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807億。2008~2011年4年的日平均為983億元。2014年12月的日最大值為1148億。日平均量則為829億元,最低量為391億元。
圖15D409 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2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註:26年的12月日平均成交量為807億 |
法人買賣超
(圖15D410~15D412)為三大法人在12月的買賣超,從2005年以來,自營商與外資都是買超多於賣超次數,而投信正好相反。買賣超次數比自營商(9:1)與投信為(3:7),外資(9:1)。就10年的平均金額而言,依序為36.6、-48.5、743億元。三大法人合計平均是717億元。
圖15D410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自營商12月的買賣超 註: |
圖15D411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投信12月的買賣超
|
圖15D412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外資12月的買賣超 註: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5D413)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融券餘額在2015/11月份增加1.4萬張,餘額為49.7萬張。借券賣出餘額為834萬張,月增加28萬張,大盤下跌234點(-2.73%)。
2015年1~11月借券賣出約增加了315萬張(=834-519)。
圖15D413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2015/11/27收8321點 |
個股借券佔發行股數比前25名
(表2)為834萬張的借券餘額的前25名排名,以「個股借券餘額佔發行股數比」供為參考,只有2檔傳產其餘23檔均為電子股。
表2 個股借券餘額佔發行股數比前25名(2015/11/30)
註:
|
融資餘額
(圖15D414)為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2月底的融資餘額,(圖15D415)為各年度12月份的資券增減的情形。
自2002/1月~2014/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總平均值為2384億元。單是12月份的平均值為2356億,略小於總平均值。
台股的融資餘額自2011/8月底的2366億元以來,已連續51個月低於平均值。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圖15D414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2月底的融資餘額 註: |
(圖15D415) 各年度12月份的資券增減與大盤月漲跌幅。「資增券增價漲」的多頭行情有7次(佔7/13)為最多。其餘6次「資增券減」佔了3次,其中只有1次是價跌的。
2002年以來每年12月融券增加最高為41萬張,出現在2008/12月。比11月份的最高多了6.5萬張。融券減少最多的為2002/12月的25.7萬張。
融資增加最多的是2005/12月,增加了281億元,大盤上漲了345點(5.56%)。融資減少最多的是2007/12月,減少了502億元,大盤下跌80點(-0.9%)。還有另外2個融資減少的年度除了2004/12與2011/12月分別減少34億與168億元。
2015/11月「資增券增價跌」,顯示籌碼混亂。融資餘額如此低,還「籌碼混亂」真是被看衰啊,台股!
圖15D415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2月份的資券增減
註: |
類股輪動
週漲跌幅合計為統計期間的週漲跌幅的算數合計,數值為正者表示上漲,數值愈大表示漲幅愈大。淨漲跌次數是上漲週數減下跌週數,當數值為正時表示上漲的週數多於下跌的週數。
(圖15T416)2007~2014Q4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大多數類股是下跌的。上漲的類股傳產有9類,電子有2類。
圖15T416 2007~2014Q4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圖15T417)2014Q4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傳產有9個類股下跌。電子類有7個類股上漲,只有1個類股下跌。與2007~2014Q4的週合計漲跌幅(圖15T416)相較,整個市場的氣氛幾乎完全改觀,多數類股的漲跌幅合計皆為正值。
圖15T417 2014Q4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圖15A419)為2015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的統計。大盤週合計漲跌幅2.2%。21個傳產類股中有10類上漲。電子類股8個類有6類上漲。
圖15A419 2015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1週 |
(圖15L420)為2015Q2類股的週輪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類股有7類上漲13個類股下跌。電子類有3個類股上漲。
圖15L420 2015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5T418)為2015/Q3週類股輪動,由於2015/7、8兩個月的大跌,導致Q3下跌。傳產類股幾乎只有1類上漲而電子類股則是全軍覆沒。
圖15T418 2015/Q3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統計14週,6/29~10/2日。
|
(圖15D421)週類股輪動,自2007~2014的12月份,週漲跌幅合計,在29個類股中只有1個類股(其他電子)是小於0的。其餘皆是正值,從(2.9%)到(44.4%)。
圖15D421各年度12月份的類股週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2007~2014) 註:淨漲跌次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總數35週 週合計漲跌幅為統計期間的週漲跌幅合計 |
(圖15D422)週類股輪動,2015/11月份的週漲跌幅合計,在29個類股中只有3個類股上漲。他們分別是化學(7.5%)、生技(16.5%)與半導體(1.3%)。
圖15D422 2015/11月份的類股週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 註:淨漲跌次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總數32週 週合計漲跌幅為統計期間的週漲跌幅合計 |
(圖15D423)週類股輪動,2015/Q4(10、11月份)的週漲跌幅合計,在29個類股中上漲最大的3個類股。仍然是化學(18%)、生技(28.2%)與半導體(5.6%)。
圖15D423 2015/Q4月份的類股週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 註:淨漲跌次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總數32週 週合計漲跌幅為統計期間(10、11月)的週漲跌幅合計 |
上月英雄與狗熊排行榜
表3 2015/11月英雄榜(股本10億元以上漲幅前25名)
註:不含TDR、金融類股 漲幅:16%~47.3%
|
表4 2015/11月狗熊榜(股本10億元以上跌幅前25名)
註:不含TDR、金融類股 跌幅:-18.4%~-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