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6月風雲2014
作者:瑞易
例行紀事
6月份除權除息開始暖機,2011/6、2012/6月約有65家左右2013/6月有54家除權息。2014年截至5/31日已公布在6月份除權除息的有17家。
6月為股東會月:每天最高上限為120家,經統計,6月6日、11日、12日、17日、18日、19日、20日、23日、24日、26日及27日等11天是最佳黃道吉日,已全數登記額滿。
2013台北國際電腦展在6/3~6/7日展出。於世貿一館展出。
台北國際光電周將於6/17日至6/19日於南港展覽館展出。展出化合物半導體、光電元/組件、雷射應用、光輸出入及光儲存、光學鏡頭/模組、生產設備、光學材料:玻璃, 塑膠, 晶體等…。
Apple 公司全球開發商大會(WWDC 2014)將於台灣時間6/3凌晨1:00於舊金山會展中心登場。Apple 在台經銷商 STUDIO A、SUPER A 特別挑選北、中、南 4 間門市,舉辦現場直播分享會,每場限額 20 人參加,並贈送賈伯斯 T 恤和提神飲料。
6月2日端午節變盤的潛在力,習慣性影響投資人的心理。
6月底的半年報作帳,常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尾盤出現大量交易。2013/6/28尾盤以163億元佔當日成交量的17.9%,強拉上漲98點。
近來的新聞
中國與越南南海衝突升溫;2014/5/13越南近胡志明市的工業區群眾暴動,示威民眾衝進廠區砸、搶、燒。平陽省內數大工業區幾乎全數淪陷,台商損失慘重,人人自危。5/18日抗爭落幕,災情等待索賠、重整。
美國司法部5/19日以網路竊密罪名起訴五名中國大陸軍官,中國除立刻宣布中止中美網路工作組活動,並「嚴正」抗議。隨即公布美國攻擊中國網路的最新數據,反控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網路竊密者,也是中國網路的頭號攻擊國。接著禁用WIN8、IBM伺服器…等美國產品。
今年第一季人民幣重貶,投資人民幣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慘賠,市場上驚爆出現逾1500億元的曝險金額且多數為未上市櫃公司。
上個月的關鍵數字
表1 2014/5月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註: (1)融資餘額12年的月平均值2412億元,2012與2013年的月平均值分別為1869與1848億元。 (2)2014年的日最大漲幅為1.22%(5/22)與日最大跌幅-2.34%(2/5)。 (3)日與週的最大漲跌幅為5月份的統計,成交量為5月的平均值 (4)週漲跌幅為當月最後一完整週(5/30) (5)5月的週、月漲跌幅點數與%皆略大於25年的5月份平均值 |
2014/5月大盤月K線收9076點,上漲285點(3.24%),中止4月的下跌。使得季線回復連漲6季中,年度維持在第3年的上漲中。2014年年度的單日最大跌幅為(-2.34%)最大漲幅1.22%(5/22日)。5/30日盤中創下新高9140點,收盤跌回9076點,當日下跌33點(-0.36%)。9140點離2011/2月高點9221點,只差81點。
2014/5月除克服「月下跌次數」最多之一的歷史魔咒外,還創下多項今年的最高紀錄:單日最大漲幅1.22%(5/22日),單月漲幅3.24%是2014年度的最大漲幅。5/30日今年單日最大成交量1353億元。5/30日盤中高點9140點創下39個月來的新高,收盤9076點則是40個月來的新高。融資餘額2063億元為26個月來的新高。散戶的融資餘額在2/13日突破2000億元,3月底為2040億元,4月底滑落在2000億元之下。
2014年5月份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51億、-27億、324億。法人合計為348億元。法人買超佔5月總成交量的1.84% (348/18933),每上漲一點花1.22億元買超(348/285)。5月份外資發揮反攻的力量。
2014年以來每月皆有一天出現超過1300億的大量交易,其中3次皆發生在修正下跌時,大量之後就反轉。3/7日的大量出現在突破頸線的隔日,接著是平盤、下跌,在季線支撐下反轉再創新機。5/30日也是爆量收黑K線,出現空方反轉信號,是否會如同3/7日的劇本演出,應密確觀察,或是只因受外資轉換的獨立事件影響而已。
5月分的信用交易出現資增券增價漲的格局,顯示融資停資與融券回補受股東會影響已逐漸退散。資增券增是人氣逐漸會集的現象。
因MSCI成份與權重的季調整,在5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的尾盤常出現鉅額交易。這樣的交易雖然不一定對個股的走勢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卻也令人歷經一次震撼。5/30日尾盤交易量368億元,佔當日成交量1353億元的27.2%。此一尾盤巨量交易可以說是外資所為(佔當日交易量的89%)。尾盤下跌30.39點是當日下跌33.09點的最大貢獻者。(表1A)與(表1B)分別是當日外資買賣超的前15名。
表1A 2014/5/30日外資買超的前15名
註:金融股8檔、電子股6檔
|
表1B 2014/5/30日外資賣超的前15名
註:傳產股9檔、電子股5檔
|
圖14U401 2014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3)
註:2014年Q1計13週,Q2為第14週~26週,計13週。 |
以(圖14U401)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漲跌次數比為15:7(比值2.14),表現打破5月份下跌機率高的狀況。
2014/6月份的週上漲機率25年的平均為1.05,近11年的平均值為1.13如(表2)。6月份為23~26週次,只有前2週的週漲跌比略大於1.0。
漲跌比
(表2)的漲跌統計,25年的「漲跌比」平均值,「月」與「日」漲跌比多方表現虛弱,「週」漲跌比雖然好一點,但也只是略高於1.0而已。近11年的漲跌比值,也是相同的狀況。推測大股東可能是正在忙著開股東會。忙著調整半年報,忙著調整步伐以因應下半年的佈局。
如果25年的統計值對未來的6月有任何的意義(5窮6絕),就是實在不是個適合作多的好日子,不如停看聽休息一下,雖然說現在的氣氛一點也沒有6絕的味道。也許勉強只能考慮在月底少量布局,中期準備。
表2 台股加權指數6月份日漲跌統計(1989~2013年)
|
季K線
2014/5月季線收盤指數9076點連6季上漲中,創下13季的新高,如(圖14U402)所示。以技術分析來看,5月的收盤指數突破了下降趨勢線,這是一條由12682、10394、9859等多點連線構成的下降趨勢線。代表著多方已攻上一個重要的陣地。2014/4月大盤稍事休息,2014/5月高點衝向9140點,不畏橫阻在前方的多條的頸線壓力,散戶、法人合力加碼買進,逆轉4月的下跌。使得在下降趨勢線之上徘迴的K線,重獲生機繼續挺進。6月份的行情當然就看外資的動作為何與散戶是否跟進。
圖14U402 大盤季K線
2014/3月收盤指數8849.28點創下13季的新高 2014/5月收盤指數9076點創下14季的新高
|
6月K線漲跌
如(圖14U403)所示,統計(1989~2012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6月份為9:16,下跌月數遠多於上漲月數,於年度排名居次,僅次於5月份。素有五窮六絕之稱。如果改為(2000~2013年)的漲跌次數比為為3:11,漲跌比值更下跌一半。再縮小為至2003~2013年的漲跌次數比為3:8,最近11年的漲跌比值還是跌得多一點。
自1989年以來,沒有年度的高點落在6月份。低點落在6月份的只有1次,就是2012年的6857點,這是受證所稅的影響所致。2014/5月收9076點,離歷史的傷心點不遠,這一次2014/6月能奮力破繭而出嗎?
圖14U403 台股加權指數月K漲跌比 註:自2000~2013年的月漲跌次數比,6月為3:11 自2003~2013年的月漲跌次數比為,6月為3:8 |
(圖14U404)為台股加權指數6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1989年以來,25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35點(-1.69%)。縮小範圍至2003~2013年的平均漲跌幅103點(-0.97%)。最大漲幅為1999/06的(1151點,+15.7%),最大跌幅為2008/06的(-1096點,-12.7%),不計1990/06的跌幅。
從(圖14U404)的圖形來看,2013年6月漲少跌多,跌幅多於300點(<-3.7%)的有8次,佔總下跌次數的一半(8/16)。近11年來的3次上漲分別是2003(316點,6.94%)、2005(230點,3.83%)、2007(738點,9.06%)。
圖14U404台股加權指數6月K線漲跌幅( 1989~2013)
註:25年的平均漲跌幅-135點(-1.69%) 2003~2013年的平均漲跌幅-103點(-0.97%) |
6月月K的連續漲跌 6月與5月漲跌呈現正相關64%
(圖14U405)顯示,自1989年以來,6月份只有1994年最多連漲3個月。其次是3次的連漲2個月,分別是2003、2005、2007年。變盤為漲(1)的有5次。
連跌5個月有1次為1990年。連跌4個月的有3次為1998、2004與2012年。變盤為跌(-1)的有4次(4/24)佔了17%,其他8次為連跌2與3個月各佔4次。因此,5月跌連帶6月也跌總計有12次,與5月漲6月也漲的4次合計為16次,所以正相關比例達64%(16/25)。
2013/6月變盤為跌(-1),從(圖14U405)察知其下1年度的6月份,都沒有好表現,4次都是續跌。這樣少的樣本數,在統計上不具參考的意義。能夠看好2014/6月可能上漲的理由是自2008/6月以來,連著6年都是下跌的,若是2014/6月也下跌將是第7年下跌。這也是過去從未發生過的事情,2014年多頭氣分良好,看能否扭轉多年來的國際景氣不佳的影響。
圖14U405 台股加權指數月K連漲連跌月數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
6月各週的漲跌
(圖14U406)為各年度6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從圖中可以發現漲跌幅大於4.0%的有9次,小於-4.0%的也有18次。但是,幾乎都是發生在2003年以前。2003年以後,只有漲幅大於4.0%的有2次,分別是2003年(4.05%)、2004(4.19%)。跌幅小於-4.0%的有5次。這5次為2004(-6.72%)、2006(-7.4%)、2008 (-7.32%、-4.48%)2次與2009年的(-5.96%)。在2010~2013年則沒有出現這麼大的漲跌幅(在-2.3%~3.5%之間)。
2003年以後的6月份,週跌幅在(3.0%~-3.0%)之間的共有36次(佔36/49),居多數。上漲大於3.0%與下跌小於-3.0%的分別是7次與6次。在2010~2013年的漲跌幅出現縮小的狀況。
圖14U406台股加權6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 |
在(圖14U407)的週合計漲幅可得知,2003年之後合計漲幅為負值的有6次多於為正值的5次。以26年的合計漲幅來看,大於0%的有12次,小於0%的有14次。
圖14U407台股加權6月份週K的最大最小與合計漲跌幅
|
6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圖14U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份的日K漲跌幅%
|
(圖14U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份的日K漲跌幅%,6月份的最大漲跌幅超過3.1%的有8次(佔8/552=1.4%)分佈在4個年度裡(16%),而這4個年度全數出現在2004年以前,其中1990年就占了一半。
最大跌幅超過-3.1%的也有28次(佔28/552=5.1%)比最大漲幅多出20次,分佈在10個年度(40%)。出現在2003以前的有6個年度19次,剩下的9次為2006、2009年各3次及2004年1次、2008年2次。
最近4個年度漲幅沒超過3.0%,跌幅也沒有超過-3.1%。2014年5月底止,今年的最大漲幅為1.22%(5/22)與最大跌幅-2.34%(2/5)。
6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圖14U409)從1989年至2013年,6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2的,25年中有10次,皆在2004年之前。在1.0以下的有14次,在這14次中2008年以後年年有份,即是最近連續6年漲少跌多。2013/6月更是低到只有0.46,表示下跌的日數比上漲日數多出一倍。0.46這樣的數字只有1990與2000年那個大崩盤才有的數據。
日漲跌比值自2007年的1.9連續6年落在0.9以下。這樣的記錄也是史無前例。2014/6月的比值會不會否極泰來,轉為大於1.0,令人充滿好奇。
圖14U409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1.4=13/9,約為漲4天跌3天。 |
6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6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4U410)所示,最大成交量為2009年的2329億元,近5年來都在1100億元上下。25年的6月日平均成交量為830億。2013/6月的日最大值為1194億。日平均量則為798億元。
最小量在2000年以後,則以2003年的274億為最低量。2012/6月最低量為471億元。平均成交量自2009年以來起伏曲折向下滑落。2012/6月受證所稅議題的影響月平均量持續萎縮至635億元。
圖14U410 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註:25年的6月日平均成交量為830億 |
法人買賣超
(圖14U411與14U413)為三大法人在6月的買賣超,從2005年以來,自營商買賣超次數(3:6)。投信為(5:4)買超多於賣超次數。外資則是(3:6) 賣超多於買超。就9年的平均金額也呈現賣超,他們依序為-27.6、-9.1、-29.6億元。他們的買超年度分別是:
自營商:2005/6、2010/6、2012/6月。
投信:2006/6、2007/6、2008/6、2011/6、2012/6月。
外資:2005/6、2007/6、2009/6月。
2008~2013年的6月指數是全數下跌。自營商在2010與2012這2年買超。投信在2008、2011與2012年3年呈現買超。外資只有在2009年是小量買超。
圖14U411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自營商6月的買賣超 註: |
圖14U412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投信6月的買賣超
|
圖14U413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外資6月的買賣超
註: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4U414)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融券餘額在5月份增加11萬張,達36萬張。借券賣出餘額為443萬張,月減少16萬張。融券佔借券的比率8.1%,比上月上升,約為融借券比平均值的1/2。
2013/5月底止集中市場的融資餘額為1871億元,月增加103億元。融券餘額為37.8萬張,月增加約10.6萬張。
圖14U414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
融資餘額
(圖14U415)為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底的融資餘額,(圖14U416)為各年度6月份的資券增減的情形。
自2002/1月~2013/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平均值為2412億元。單是6月份的平均值為2413億,近似於總平均值。台股的融資餘額自2011/8月底的2366億元以來,已連續34個月低於平均值。2012與2013年的全年月平均約為1860億元。
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2014/5月底融資餘額為2063億元,月增加83億元。已高於2012/6月餘額為1846億及2013/6月底的1907億元。散戶對股市的信心似乎有逐漸復甦的徵兆。
圖14U415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底的融資餘額
註:6月份的融資餘額平均值為2413億元 |
(圖14U416) 各年度6月份的資券增減與大盤月漲跌幅。「資減券減」的有5次(佔5/12)為最多,此5次皆是價跌的。12年來6月的融券只有增加3次而減少占了9次。
2002年以來每年6月融券增加最高為40.8萬張,出現在2005/6月。融券減少最多的為2008/6月的35.9萬張。6月平均減少5.8萬張。以一年12個月月平均值的減少排行來看,6月排名第2名僅次於3月份。推測都是受股東會停券的影響。(融券餘額增加的與減少的各有6個月)。最近8年,6月份的融券餘額年年減少。
圖14U416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份的資券增減
註: |
類股輪動
(圖14A417)2008~2013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大盤週合計漲跌幅為-7.3%,傳產仍有10個類股維持正值。漲的最多的類股為食品、汽車、營建、飯店。跌的最慘的為塑膠、玻璃。
電子類只有2個類股為正值,電腦週邊(1.2%)與通信網路(10.8%),而其餘6個類股下跌。跌的最慘的為光電、其他電子。
淨漲跌次數多於大盤:傳產類有12個類股,電子類有3個類股。
圖14A417 2008~2013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圖14A418)2013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傳產有6個類股下跌,另有8個類股上漲且漲幅大於大盤。漲的最多的類股為塑膠、紡織、汽車、百貨。跌的最慘的為玻璃、運輸。
電子類有5個類股下跌,只有3個上漲類股且漲幅大於大盤的為半導體與通訊網路。漲的最多的類股為半導體、通訊網路。跌的最慘的為光電、電子通路、其他電子。
淨漲跌次數多於大盤:傳產類有食品、紡織與其他,電子類有電子零件。
圖14A418 2013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4A419)為2014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的統計。大盤週合計漲跌幅2.85%。傳產類股中只有機電9.86%與橡膠8.37%等2類大於大盤。電子類股8個類全數上漲,只有通信類股漲幅低於大盤其他7個類股的漲幅皆大於大盤的漲幅。
淨漲跌次數的情況幾乎與合計漲跌幅相似。
圖14A419 2014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4U420)為2008~2013的6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類股下跌的前3名是機電、電器、玻璃。上漲的只有汽車類股。
電子類的週合計漲跌幅下跌的前3名是半導體、光電、其他電子。每一個電子類股都是負值。
圖14U420 6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2008~2013)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26週 |
(圖14U421)為2014/Q2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類股下跌的前3名是紡織、玻璃、汽車。上漲的類股幾乎只有機電、百貨,其餘傳產類股多數積弱不振。
電子類8各類股中只有資訊服務是下跌的(-5.8%),其餘皆上漲。上漲最大的有光電(9.4%)、電子零件(8.0%)與其他電子(7.6%)。
2014/Q2的類股漲跌情況與2013/Q2(圖14A418)有些許的不同,與 2008~2013Q2(圖14A417)則是有較大的差異。顯然,過去由傳產領軍的台股又輪轉回電子股。這是10年風水輪流轉的徵兆啊!
圖14U421 2014/Q2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僅統計4、5月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