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台股回顧
作者:瑞易
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自100年底至101年12月底集中市場平均報率酬為百分之8.87 %,最低為正峰新-55.01%,最高為承啟319.43%。
2012年重要紀事
2012/ 3/29宣布「復徵證所稅」為財改會的第一優先議題,當日股市立即反應,下挫165點,-2.06%,收盤為7873點,成交量1309億。開啟了台股的下跌走勢,自3月到7月連跌5個月。跌掉了851點(-10.5%)。
2012/7/25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證所稅「修正動議版」2013年上路,初期兩年先採「設算所得」和「核實課徵」雙軌制。「設算所得」,股市如超過8500點,則課千分之0.2~0.6。104年全面回歸核實課徵。
台綜院說,2012年台灣對外有歐債危機、美國財政懸崖、日本出口衰退等危機;內有油電雙漲、證所稅與年金問題,在多重衝擊之下,台灣2012年全年GDP成長率無法「保一」。這些因素既影響經濟成長更衝擊股市。
2012/11/1主計處九次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從2011/8月的4.85%一路下修到2012/10月的1.05%。下修幅度高達78.4%。4月以後的下修值更是激烈。2013/1/31主計總處公布的初測結果,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25%。(圖13F101)。這個訊息的公佈竟然是利空出盡,因為指數在11/23日反彈220點3.1%。緊接著驅動走勢翻多,從11/22日的上漲34點0.48%,飆漲到年底收盤成為上漲628點8.9%。
圖13F101 主計處9降GDP成長率預測 資料來源:UDN |
2012/11/6 美國總統大選,歐巴馬以303:206票跨過門檻270票,當選連任。跌破媒體的預期,預期可能是史上最嚴酷的競選,普選票與選舉人票可能會出現不一致的現象。11/7股市卻擔憂「財政懸崖」,道瓊以大跌313點(-2.36%)反應。
2013年年初重要新聞
農曆年前後,兩岸貨幣清算開辦,除了早已成為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之外,台灣亦將成為另一離岸人民幣中心。台灣民眾可在DBU(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人民幣存款,為投資理財多一個門路。這項業務到底是會因更多的人民幣匯入投資台灣,而造成台幣供給的增加,還是因為民眾追逐人民幣的投資,使得台股資金動能冷藏。
全球寬鬆早已滾滾熱錢。2013年更多一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上任,為拚經濟祭出了「寬鬆日元救經濟」—印鈔票,促使日圓貶值救出口。此舉撼動全球金融市場資金走勢。儘管歐美國家撻伐聲浪不歇,貨幣戰爭看來一觸即發。人民幣和日圓做為亞洲兩大強勢貨幣,日圓從2012/10/11的78.3¥對1$到2013/1/28急速貶值為91.25。為因應「貨幣戰」警報響起,陳揆下動員令。央行密切注意熱錢動向,同時全天候緊盯日圓及韓元匯率變化。
兩岸投保協議2013/2/1日生效,包括富士康與比亞迪侵權爭議、SOGO遭調漲租金等廿八件等待解決的重大台商糾紛案,將可望透過政府核准的爭端解決機構,保障權益。(UDN)
2013/2/1日行政院長陳冲因健康理由請辭,並由副院長江宜樺接任。內閣改組,企望會帶來新氣象。
2013年起須依IFRSs編製財務報告:上市公司等須以2012/1/1日作為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財報的開帳日。金管會決定提前檢討不動產入帳規定,評估讓企業可採市價(公允價值)入帳,最快可望從明(2014)年度財報開始適用,上市櫃公司將有大筆增值利益,金融保險業等擁有大量不動產者受惠最大。沒有實際的收益,只是帳面表示原則的變動。閱讀財報須跟著因應,避免錯誤認知。
2012年收7700點上漲628點8.9%
2012年收7700點上漲628點8.9%,K線收紅站在5年及10年移動平均線之上。成交量20.5兆元,自2000年以來,只勝過2001、2003、2005年,是2006年以後7年的最低量。市值21.35兆元。雖然成交量周轉率創下新低,但是上漲幅度卻大於24年的平均值108點、7.9%。(圖13F102)
圖13F102 台股加權年K線
|
從(圖13F103) 台股加權年度高低點落點月份(1988~2012)中,發現一件令人感到訝異的事情,25年來每年年度的高低點幾乎都集中在少數幾個月份上。高點落在12月份有6次(佔24%),2月份有5次(佔20%),這兩個月合計為45%。1、3、5、9、10等5個月都各為2次(各佔8%),合計另佔40%。剩餘的15%分散在其他月份,6月份除外,因為6月份掛零。
低點出現在元月份最多,計有6次。其次是12月份有3次,這兩個月合計為9次(佔36%)。佔2次的有6個月,合計12次(佔48%)。只有1次是5、6、7、11月份等4個月。
6月份在2011年以前,不論是高點或是低點,都是掛零的。2012年在證所稅與油電雙漲等的議題衝擊下,使得低點6857落在6月-「黑天鵝效應」。高點8171則落在3月。
圖13F103 台股加權年度高低點落點月份(1988~2012) 註:2012年高點8171落在3月,低點6857落在6月 |
(圖13F104),2012年月K現有6個月上漲6個月下跌,得到月漲跌次數比為1.0。24年中有5次的比值為1.0,其中有3次隔年的下跌月數大於上漲月數,只有2005年比值大於1.0為1.4(=7/5)。2013年依此統計推測,不會是1.0的比值,小1.0的勝率有75%,大於1.0的機率為25%。話雖如此,如果金融市場沒有危機風暴,大於1.0比值還是有機會破繭而出。
圖13F104 台股加權年度月漲跌次數比
註:月漲跌次數比=上漲月數/下跌月數 |
2012年雖然在各項內外不利因素的衝擊下,年底收盤仍上漲8.9%。月K漲跌守住6:6平手的成績,而週K卻表現突出,繳出32:19,比值1.68的成績。在各項國際金融危機逐漸淡化的2013年,實在沒有理由看壞2013年的股市。但是,從(圖13F105)卻看到了2013年的股市並不樂觀,如果這個統計是有意義的話。因為2012年的比值是1.68,而過去這個比值以上的下一年度,沒有一年是高過1.68的。還好多數大於1.0。
圖13F105 台股加權年度週漲跌次數比
註:週漲跌次數比=上漲週數/下跌週數,1.68=32/19 |
歷年來的統計,在4~8月這5個月出現下跌的局面居多,1月份扯平,2、3月及9~12月這6個月出現上漲的機會較高,特別是12月份的上漲機率遠高於其他月份。如(圖13F106)所示。2012年與統計相反的有3、8、10月等3個月份。10月份雖然上漲的機率較高,但是過去幾次發生國際股市重挫的多是在10月份。因此,有「黑色10月」的稱號。
在2012年,若是不管任何股市的風風雲雲,呆呆的依照歷史統計資料操作。看來只有3次會發生錯誤,有8次會作對方向。
圖13F106 台股2012年各月漲跌幅與月漲跌次數比(1989~2012)
|
2012年台股與各類股的漲跌幅
(圖13F107),大盤的月漲跌比為6/6。各類股中表現較佳的有汽車類10/2,及9/3的食品類、其他類。電子類也優於大盤比值為8/3。表現較差的有鋼鐵類、電腦週邊、通信網路、電子通路的5/7,最差的為油電燃氣4/8。概括的看傳產表現優於電子。
圖13F107 2012年台股加權與各類股月K漲跌次數
|
(圖13F108),大盤的月連漲月數為2個月。各類股中表現較佳的有汽車類、其他類連漲5個月。電子類與大盤一樣為2。表現最差的為油電燃氣為1個月就變臉。
大盤的月連跌月數為5個月。各類股中表現與大盤相同的有電子類、化工、電腦週邊、通信網路、資訊服務。電子通路與油電燃氣的下跌月數雖然比大盤差,但在連跌月數則少於大盤。鋼鐵類的連跌月數最為慘重達6個月之多。
圖13F108 2012年台股加權與各類股月K連漲連跌月數
|
(圖13F109),各類股的月最大漲幅多數大於大盤的8.04%,其中前三大為汽車類17.8%、生技類15.7%、飯店類15.5%。在30類股中只有8類股的月最大漲幅小於大盤。表現最差的為百貨類4.91%。
月最大跌幅多數大於大盤的-7.12%,其中跌幅前三大為汽車類-18.2%、其它電子類-17.8%、電器類-14.8%。在30類股中只有8類股的月最大跌幅小於大盤。汽車類股-18.2%,好似在獨秀演技,上天下地振幅高達36%。
圖13F109 2012年台股加權與各類股月K漲跌幅
|
(表1)月漲跌幅每月最大與最小的類股,月最大漲幅次數最多的是水泥類3次。最大跌幅次數最多的為油電、電器、汽車各2次。整年度最大月漲幅與最大月跌幅都是「汽車」,分別為17.77%與-18.21%。2012年的主角是「非電子類」。如果有人能掌握住月漲幅最大的類股,一年有9個月的最大漲幅在7.6%以上,合計的獲利將會使人興奮不已。
表1 月漲跌幅每月最大與最小的類股
註:月最大漲幅次數最多:水泥3次。最大跌幅次數最多:油電、電器、汽車各2次。 整年度最大月漲幅與最大月跌幅都是「汽車」,分別為17.77%與-18.21%。
|
(圖13F110) 台股加權與各類股月漲跌幅合計與年漲跌幅,合計月漲跌幅與年漲跌幅兩者值約相近。隱含著每月定期買賣操作與年初買入置放一年,在年底賣出。在2012年的結果差異不大。以大盤為例,合計月漲跌幅為9.75%而年漲跌幅為8.87%,差異10%。換言之,持久與月滾動者的差異不大。見獵心喜者,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合計月漲幅最大的為汽車33.2%、其他類32.6%、營建類24.8%。合計月漲幅小於大盤有8類。負值的有4類為電子通路-7.3%、油電燃氣-6.7%、通信網路-4.8%、塑膠類-2.1%。
年漲幅最大的為其他類36.8%、汽車32.4%、營建類24.4%。合計月漲幅小於大盤有8類。負值的有4類為電子通路-8.2%、油電燃氣-7.6%、通信網路-6.0%、塑膠類-4.4%。
圖13F110 2012年台股加權與各類股月漲跌幅合計與年漲跌幅
|
台股與國際股市比較
(圖13F111) 2012年台股與國際股市月K漲跌幅比較,台股在1、2月的漲幅表現優於道瓊與上海綜證。3月底丟出「證所稅」一定會開徵的議題後,4月台股指數重挫-5.4%,僅略優於日經225。同期間的道瓊持平而上海綜證卻大漲5.9%。導致引發與論的爭論。5~7月股市續跌,累積連跌5個月。7/25日立法院通過證所稅開徵案,8、9月股市止跌上揚。在薪資難調整的狀況下,到了10月由於油電雙漲帶動物價鬆動上漲與歐債危機再起的雙重衝擊使得指數再度重挫-7.1%。
半年多來的證所稅爭議反對不斷,行政院院長、財政部長等一再的說明影響股市的因素很多,目前股市的下跌不完全是證所稅的影響,而且台股這段期間的跌幅並未比國際股市嚴重。這樣的說詞並沒有令股市的專家及股民的信服。股市的下跌也使成交量萎縮幾近三成。
圖13F111 2012年台股與國際股市月K漲跌幅
|
上述的官民爭議,讓外行人無以分辨到底證所稅的真正影響有多大。需要更多的分析才能釐清真正的影響因素。本文提供一些資料(圖13F112)~(圖13F114)與(表2)供投資者自行研判。
比較(圖13F112)台股美股及韓股,從月最大漲跌幅來看是漲多跌少。但是改為年漲幅比較時,除了道瓊外,卻遠不及其他國際股市。難不成,台股也跟官員一般,喜好尾盤作價。作好漂亮的線型,安慰自己、長官。
台股這樣的漲跌幅配合(圖13F113)與(圖13F114)的漲跌方式,股民大多數可能只是賺個指數,實際上撈不到錢。絕對感覺不到像媒體這樣鑼鼓喧天的宣稱「平均每位股民今年賺了多少萬元又多少萬」的喜悅。
圖13F112 2012年台股與國際股市的月最大漲跌幅與年度漲跌幅
|
(圖13F113) 2012年台股的上漲月數與下跌月數,各為6個月。上海綜證上漲5個月下跌7個月。其他的股市皆上漲8~9個月,遠優於台股的表現。
圖13F113 2012年台股加權與國際股月K漲跌次數
|
(圖13F114) 2012年台股加權與國際股月連漲連跌次數,台股竟然敬陪末座,一年之中最多連漲2個月,最長連跌5個月。即使平日漲跌看來好像沒有比別人差,偶而也會比別人好一點。但是還有什麼會比長夜的寒風刺骨更令人不舒服?
圖13F114 2012年台股加權與國際股月K連漲連跌次數
|
再把時間往前推到2008年,以金融海嘯後的股市漲跌作比較,如(表2)。道瓊與S&P接近金融海嘯前2007年的收盤價,Nasdaq與韓股已越過此點。台股還跌807點(-9.5%)。2012年收盤為7700點,再加上此807點為8507點,就可越過2007年的收盤8506點。金融海嘯前的高點是9309點。這是開什麼玩笑?證所稅的開徵點就設在8500點。
表2 2008金融海嘯後的股市漲跌比較
|
籌碼流向,三大法人動向
成交量
(圖13F115)為台股加權每月盤中成交量,而大盤比重是以(2002~2011)月成交量的平均值21190億元為基準(100%)。再將個月的成交量除上平均值而得到。Ex. 1月份成交量為13708億,
佔平均值的比重=13708/21190=64.7%。
從圖中很明顯在3月的證所稅宣告後,從4月到11月的成交量萎縮到約為70%左右。12月股市反彈,量能也只回復到近80%。
日平均成交量,2001~2011的統計是999億元。2012年降為820億元,減少了179億約18%。
圖13F115 2012年台股加權月成交量(億元) (盤中量) 註:大盤比重以(2002~2011)月成交量平均值21190億元為基準(100%)。Ex. 1月份成交量為13708億,佔平均值的比=13708/21190=64.7%。 |
(圖13F116)為外資、法人及其他成交量占大盤比重,法人合計(三大法人)的最大成交量為5月的66%,最小為2月的45%。其他(法人以外)的成交量正好與法人成反向倒影,5月為最小量34%,2月為最大量55%。
5~9月,大盤先跌3個月然後再反彈2個月,結果是上漲213點2.85%(對4月收盤)。外資成交比重成遞減走勢,其他反成遞增走勢。9~11月又成另一個相反的反向走勢。10月大盤大跌549點(-7.12%),外資比重提升而其他則驟減。當時,新聞報導中實大戶有回籠跡象。如今看來,好像有力人士都是借用媒體掩護「進貨」、「出貨」之疑。
「股市」是資金雄厚的聰明人借市場訊息,轉換成有利於自己操作的資本市場。
圖13F116 2012年外資、法人及其他成交量占大盤比重
|
法人買賣超
(表3)三大法人買賣超顯示自營商是唯一連著2年賣超的,公股行庫不也是歸屬自營商之一。連連高喊護盤,年底結算呈現賣超,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難怪曾經有官員說過:「他不相信政府說的話」。
2012年投信轉買為賣,外資則是轉賣為買。三大合計則是買超。
表3 三大法人年度買賣超(億元)
|
(圖13F117)三大法人個月買賣超,顯示外資持續扮演盤面要角。外資最大賣超是5月的1142億元,最大買超為8月的918億元。
圖13F117 2012年三大法人各月買賣超 (億元)
|
融資融券餘額
2012/1/2開盤日的融資餘額為1952億元,最高餘額為3/26的2155億,最低餘額為11/30的1708億元。12/28日收盤為1803億元。融餘額整年度概略的看,幾乎是一路減少。
2012/1/2日融券餘額為70.2萬張,最高為12/20的89.5萬張,最低為4/17日的18.7萬張。
(圖13F118)顯示融資大量殺出的有1月166億、4月190億、10月160億。4月大盤的累計跌幅達7.76%,10月則是單月跌幅達7.12%。
圖13F118 2012年融資餘額每月增減與大盤漲跌幅
|
(圖13F119)融券大幅增加的有11月18.5萬張4月14.5萬張、8月13萬張。融券大量減少的有3月25萬張及6月22萬張。
圖13F119 2012年融券餘額每月增減與大盤漲跌幅
|
台股指數vs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3F120) 2012年的借券賣出餘額,自3月的283萬張提升,到5月底已達387萬張,增加了104萬張。之後,在370到425萬張之間盤旋。1/2日開盤為307萬張,年度最高借券賣出餘額為12/18日的443萬張,最低量為3/26日的280萬張。年底收盤時仍處在高檔的425萬張。
圖13F120 2012年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餘額僅統計上市公司 資料來源:證交所 |
個股融券與借券餘額前15名排名
2012年年底的個股融券與借券餘額前15名排名如(表4)所示,融券加借券餘額排名第一的是奇美電59萬張。中鋼、奇美電、聯電、宏碁等權值較大的股,當處於弱勢時常常是空單賣出的對像。
表4 2012/12/28日個股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前15名排名
資料來源:證交所 註:圖色部分為在融券與借券未重複出現的個股。 |
週漲跌與類股輪動
從(圖13F121)的2012年週漲跌時序圖,在第4週大漲7%後,再也沒有這般亮麗的漲幅。經過4週後,股市開始走跌。
51週中,週漲幅>2.0%的有8次(含4.2%*1次、7.0%*1次)。週跌幅在-2.0%~-3.0%的有3次,在-3.0%~-4.0%的有6次。扣除這17週,剩餘的34週期漲跌幅則被限制在(-2.0%~2.0%)之間。
圖13F121 2012年週漲跌幅時序圖 註:週漲幅>2.0%的有8次(含4.2%*1次、7.0%*1次)。 週跌幅在-2.0%~-3.0%的有3次,在-3.0%~-4.0%的有6次。 |
若是以週漲跌觀察類股的輪動,最大漲幅週次最多的有7次,由汽車類股獲得。最大跌幅週次最多的有6次,由油電燃氣類股獲得。
(圖13F122) 2012年度各類股的最大漲跌幅中,最大漲幅大於10%的有機電、電器、化學、汽車、金融、化工、生技、光電、資訊服務與其它電子等10類股。其中最大漲幅的是光電17.3%。
最大跌幅小於-6.0%的有傳產的飯店、油電、塑膠、汽車、玻璃、電器等6類,及電子類的半導體、電子零件、電子通路、其它電子與通信網路等5類。其中最大跌幅的是其它電子的-9.6%。
從上述的記錄來看,2012年電子類表現的不如傳產類。
圖13F122 2012年度各類股的最大漲跌幅
|
從週K的漲跌次數來觀察,如(圖13F123)所示。大盤上漲/下跌週數為32/19,類股中優於大盤的有橡膠33/18、其他36/15、半導體34/17等3類。
上漲週數小於下跌週數的有塑膠23/28、機電25/26、鋼鐵25/26、飯店22/29、化工24/27、油電22/29、光電24/26、通信網路24/27等8類。
圖13F123 2012年度各類股的週K漲跌次數
|
(圖13F124),在週K連漲連跌方面,大盤最多連漲8週。類股週連漲多於大盤的有橡膠10週、半導體9週等2類。
大盤最多連跌5週,類股連跌多於大盤的有塑膠8週、化學與玻璃各6週、汽車7週、電子與化工各6週、油電7週、其它電子6週等8類。
圖13F124 2012年度各類股的週K連漲連跌次數
|
每季類股週輪動
第一季的週最大漲幅「汽車類」獲得3次。第二季的週最大漲幅「汽車類」獲得3次,「食品類」獲得2次。第三季的週最大漲幅「玻璃類」獲得3次,「其它電子」獲得2次。第四季週最大漲幅「玻璃類」、「油電」與「光電」各獲得2次。
第一季的週最大跌幅「飯店類」與「油電類」各獲得2次。第二季的週最大跌幅「塑膠類」、「其它電子」、「玻璃」與「油電類」各獲得2次。第三季的週最大跌幅「汽車類」、「其它電子」與「通信網路類」各獲得2次。第四季週最大跌幅「油電類」獲得2次。
表5 2012/1Q類股週輪動
註:週最大漲幅「汽車類」獲得3次。週最大跌幅「飯店類」與「油電類」各獲得2次。
|
表6 2012/2Q類股週輪動
註:週最大漲幅「汽車類」獲得3次,「食品類」獲得2次。週最大跌幅「塑膠類」、「其它電子」、「玻璃」與「油電類」各獲得2次。
|
表7 2012/3Q類股週輪動
註:週最大漲幅「玻璃類」獲得3次,「其它電子」獲得2次。週最大跌幅「汽車類」、「其它電子」與「通信網路類」各獲得2次。
|
表8 2012/4Q類股週輪動
註:週最大漲幅「玻璃類」、「油電」與「光電」各獲得2次。週最大跌幅「油電類」獲得2次。
|
台股加權的關鍵數字彙整
表9 2012台股加權的關鍵數字彙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