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2月風雲2013
作者:瑞易
例行紀事
接近2月底,上市櫃公司「股利政策」將陸續明朗化,權值高的領頭羊可能率先發布。
上市公司股東會有798家已完成登記,占全體上市公司809家數比率為98.64%,其中6月10日、11日、13日、14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5日及28日等11日已登記額滿(每日120家)。春節過後,股東會前的空單強制回補與三年一度的董監改選軋空秀,將會陸續登場。
春節
2013年的春節為2/10日,封關日為2/6日(三),開紅盤日為2/18日(一)。因此,今年的2月份只有13個交易日,分散在3週中(2/1日未計入),完整一週的交易只有2/18~2/23日(六),其餘2週皆為3個交易日。本文將這3週編號為Fe01、Fe03、Fe04。
各年度的春節日如(表1)所示。多數約落在1/22~2/18日之間。自1989~2012年,落在2月份的有15次,其餘9次皆在元月份。因此,看2月份的歷史行情,最好能也熟悉「春節月」的行情。
表1 春節元旦
註:封關日為除夕前的第3個交易日。Ex: 2013/2/6日為封關日,即最後交易日。 黑色粗體字表示春節落在1月份 |
2月K線漲跌
如(圖13J401)所示,統計(1989~2012年)的月K漲跌比2月份為15:9。如果改為(2000~2012年)的漲跌次數比為為7:6。再縮小為自2003~2012年的漲跌次數比為7:3。統計結果顯示2月上漲機率高。度過股市崩盤、金融海嘯等之後機會更高。
圖13J401 台股加權指數月K漲跌比 註:自2000~2012年的月漲跌次數比,2月為7:6 自2003~2012年的月漲跌次數比為,2月為7:3 |
(圖13J402)為台股加權指數2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2012年2月的台股加權漲了604點(+8.04%)為19年來排名第3名。是11年來的高標。1989年以來,24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83點(3.73%)。縮小範圍至2004~2012年的平均漲跌幅215點(3.45%)。
2012年2月的漲幅達604點,24年來漲幅近600點的下一年度能再漲超過600點的只有一次,1998/2月。因此2013/2月再創佳績的機率推測不高。雖然如此推測,並不表示2月份不會漲。 (圖13J403)為2月的月K線。
圖13J402台股加權指數 2月K線漲跌幅( 1989~2012)
註:2004~2012年的平均漲跌幅215點(3.45%)
|
圖13J403台股加權指數 2月月K線圖(1989~2012)
|
2月與1月漲跌關聯
表 2 台股加權指數 2月與1月漲跌關聯(1989~2012)
註:符號表,例如1月漲2月也漲以”2”表示。1月漲2月跌以”0”表示。
|
(表2)與(圖13J404)為台股加權指數2月與1月漲跌關聯。(圖13J404)縱座標的數字定義如(表2)符號表所示。例如1月漲2月也漲以”2”表示。1月漲2月跌以”0”表示。
漲跌的關聯,以1月跌2月漲的次數最高有11次(佔11/24=45.8%),其次是1月漲2月跌有8次(佔33.3%)。1月與2月成蹺蹺板的關聯合計高達79%。1月與2月兩個月皆跌的止出現1次(佔4%),出現在2010年,主要是2010年受的歐債危機的影響。
有趣的是,這種蹺蹺板的關聯2000~2003年,連續4年出現1月漲2月跌的狀況。2005~2009年,連續5年出現1月跌2月漲的情形。2004年與2012年是例外的,1月、2月兩個月都漲。從2004年以後9年中,只有2010與2011年兩年的2月都下跌。
若是1月漲,2月出現跌的機會要比漲的機會多出一倍(8/4)。
圖13J404台股加權指數 2月與1月漲跌關聯(1989~2012)
註:縱座標的數字定義如(表2)符號表所示。 例如1月漲2月漲以”2”表示。1月跌2月漲以”1”表示。 1月漲2月跌以”0”表示。1月跌2月跌以”-1”表示。
|
2月各週的漲跌
(圖13J405)為各年度2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紅色標點為每年的第一週(Fe01)。圖中斷線處是當中有一週沒有交易記錄(放假)。從圖中可以發現2月份的週漲跌比其他月份來得活潑激烈。幾乎每年都會有一週高達近5%的漲跌幅,2004~2007年較為穩定除外。
圖13J405台股加權2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紅色標點為每年的第一週(Fe01) 圖中斷線處是當中有一週沒有交易記錄(放假)
|
2月份的週K線
從(圖13J406)的週K線也可看出,如果不看2000~2003年的週K線其前後年度的週K線,表現上漲的週居多數,雖然2004~2007年表現比較悶一些。
圖13J406台股加權 2月份的週K線(1989~2012) 註:每年都選4支K棒,當中有空位的是那一週沒有交易記錄(放假) |
2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表3 台股加權指數 2月份日漲跌統計(1989~2012年)
註:2月份開始的交易日未滿3日的,不列入週計數,以下一週為2月份的第一週(Fe01)計數。 2月份有些週整週無交易,因春節放假的緣故。 |
(表3)為每年2月份的日漲跌次數統計,同時列入月、週的漲跌次數一同參考比較。月、週、日的漲跌比,不論是自1989年的統計或是自2003年的統計,皆是「上漲」居上。
若是以週次看漲跌比較,以第3週(Fe03)的漲跌比最高。(2003~2012年)的漲跌比為2.3,事實上在這10年中有7年是上漲的,只有1年是下跌的,另外2年放假。這2年列入不上漲,所以比值以7/3(=2.3)計算,不用7/1(=7.0)計算。2013年的第3週(Fe03)正好是開紅盤那一週。
圖13J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2月份的日K漲跌幅%
|
(圖13J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2月份的日K漲跌幅%,2月份的最大漲跌幅比其他月分的最大漲跌幅,要來的大。最大漲跌幅超過3.0%的有11次(佔11/24=46%),最大跌幅超過-3.0%的也有9次(佔9/24=38%)。近10年來漲跌幅度縮小到±2.1%以內的,卻有一半5個年度分別是2004~2007年及2012年。
2013年剛歷經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各式各樣的國外危機與國內利空摧殘,漲跌幅如果突然出現巨大的變動,可能會讓人吃不消。
2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從1989年至2012年,2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8的,24年中有12次。在1.0以下的有8次,在這之間的只有4次。
比值在2.3以上的下一年度,其比值皆出現下跌的現象,在1997年以前的每每滑落到1.0以下。但是,比值2.3下一年度比值滑落1.0以下的,在1997年以後未曾發生。
若是能依此推測,2012年的漲跌比高達2.3(=14/6),即上漲14天下跌6天。2013年2月的日漲跌比能維持在1.2(=7/6),約為漲4天跌3天以下,應算是不錯的。
圖13J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2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2.5=10/4(可能) |
2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2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3J409)所示,自1998年以後,成交量最大值與平均值的走勢是每下愈況。最小值有逐年墊高的趨勢。2012年的2月最大值為1699億,同時也是當年度的最大量。平均值1411億比全年平均819億還高出592億,72%。最小值1045億當年度的最小量408億還多出637億,約156%。
2013年2月在卸除各項利空信息之後,股市能否恢復信心就看量能表現了。依上述的推估,成交量最大值可能被壓在1650億以下,最低量應恢復到1000億以上的平均水平。
圖13J409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2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
法人買賣超
(圖13J410與13J412)為三大法人在2月的買賣超,從2005年以來,自營商與外資買超次數居多(5:3)。投信則扯平(4:4)。三大法人在2月份的買賣超落差很大,其合計買賣超量相差約2300億,自2005年以來。
2012年的2月台股加權漲了604點(+8.04%)為19年來排名第3名。是11年來的高標。自營商買超85億、投信賣超53億、外資買超639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671億。買超佔總成交量的3.45%(=671/19461)。
自營商85億與外資639億的買超均遠大於其在1、2月的平均買超量(2005年以來),自營商也同時超過在1、2月的最大買超量(42、121億),外資則是離1、2月的最大買超量(991、1145億)還有的差距。
2013/1/25日止累計元月份的三大法人買賣超,均出現賣超。自營商、投信與外資分別是11億賣超、72億賣超與賣超105億。賣超比上周增加。元月份只剩的4個交易日,外資與自營商是否會轉為買超應密切觀察。2005年以來三大法人在元月份皆賣超的只有2005年,合計賣超的有2005、2008、2009及2010年。
雖然如此,2005、2008、2009年的2月仍然是上漲的。其中2009/2月的外資與三大法人合計還呈現微幅賣超146億與120億元。由於2月份法人的買賣超動向攸關月K線的漲跌,應密切注意觀察。
圖13J410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自營商2月的買賣超
註: |
圖13J411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投信2月的買賣超
|
圖13J412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外資2月的買賣超 註: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3J413)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2013年統計至1/25日止的融券與借券餘額現況。1/25日的融券餘額為74.6萬張,月減少5.4萬張。借券賣出餘額為443萬張,月增加18.4萬張。借券餘額顯示處在高檔的位置,融券也稍微偏高。
1/25日止集中市場的融資餘額為1821億元,月增加17.4億元。融券餘額為78.2萬張,月減少約6.7萬張。
1/23日單日借券餘額增加40餘萬張,借券成交值約189億元。截至1/23日為止,外資在集中市場的借券餘額已突破700萬張大關,達到700.26萬張,整體市場為722.57萬張;而借券賣出的餘額也達446.79萬張,較前一日增加3.43萬張。
圖13J413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
證交所再次重申:借券≠借券賣出≠打壓股市 發布時間︰民國102年01月23日 19:32 證交所重申,借券用途除賣出外、尚包括返還借券或證券權益補償、融券賣出之現券償還、認購(售)權證、股票選擇權或其他具有股權性質金融商品之履約、以及因應ETF之實物申購或買回、及融資性借券等用途。 由於今(1/23)日借券餘額增加40餘萬張,據證交所初步瞭解,係某一特定外資因融資性借券而借入,對市場尚不致造成賣壓。 所謂融資性借券,係有價證券借貸的一種,出借人以標的股票作為擔保品,向借券人借入短期資金。外資借券人經由融資性借劵所取得之股票屬擔保品性質,故一般均未於證券市場賣出,而融資資金的交付則在海外進行,對國內亦不造成影響。外資出借人進行融資性借券取得短期資金,用於擴大其財務槓桿,當然也有可能投資台股。 證交所表示,1/23借券系統之借券成交值約189億元,同日借券賣出成交值則約14億元,且現行國內每日借券賣出不得超過個股前30個營業日成交量20%,統計今年1月以來,每日平均借券賣出成交值約15億元,僅占集中市場成交值約1.81%,顯示借券賣出對集中交易市場之漲跌並無重大影響。證交所再次重申:借券≠借券賣出≠打壓股市。
|
融資餘額
(圖13J414)為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2月底的資券餘額,(圖13J415)為各年度2月份的資券增減的情形。
2013/1/25日止集中市場的融資餘額為1821億元,月增加17.4億元。融券餘額為78.2萬張,月減少約6.7萬張。融資處在低檔水平,比2012年2月的2081億元低了約260億元。而融券比2012年的64萬張高出了約14萬張。
圖13J414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2月底的資券餘額 註: |
(圖13J415) 各年度2月份的資券增減。「資增券增」價漲,表示此期間散戶看法不一。「資增券減」價漲,表示散戶的空方棄守。「資減券減」價漲,表示多方散戶獲利退場。「資減券減」價跌,表示散戶退潮。
2002年以後的11年,資券同步的有9個年度佔大多數。2005/2月為資微減券平價漲,2012/2月為資增券減價漲的格局。
圖13J415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2月份的資券增減
註: |
現況
2013年元月的新風暴似乎正在醞釀中,日本的寬鬆貨幣政策,壓低日圓匯價。正引發亞洲國家的匯價動亂。
還有2013/1/23某家外資機構大手筆出借券變現近150億元,使23日借券餘額增加40餘萬張。此一特定外資因融資性借券而出借,證交所稱對市場尚不致造成賣壓。但卻也「杯弓蛇影」的影響投資者的心理。
因為借券者擁有賣出證券的潛在機會。出借者質押貸入款,其款項的眾多用途之一是有機會提高槓桿再加碼股市,不過猜測這樣的作法實在有點多餘。除非非常看好後市。否則,高槓桿雖能高獲利也是高風險。同時也凸顯出質押者有現金短缺的壓力。
這些不確定因素可能造成元月月K線收黑下跌。然而,依據過去的統計資料,(表2)及(圖13J404)所示。24年來,1月份下跌2月份上漲的機率有46%(=11/24)。下跌的機率只有4.2%(=1/24)。統計上46%的機率看來連辦50%都還不到。但是若比較上漲的46%對下跌的4.2%(46/50.2=92%),上漲的勝率就高出許多了。還有近2月底時可能有股東會的前哨戰利多消息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