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6月風雲2015
作者:瑞易
2015/5月大盤下跌119點(-1.21%),個股月上漲3.5%以上的有213家,為本年度以來上漲家數最少的,不到平均值的一半。2015/5/29日收週K與月K線,尾盤爆大量469億元佔當日成交量33%(1404億元)。這是受MSCI調整的影響造成史上尾盤最大量。
例行紀事
6月1日起漲跌幅由7%調升為10%,信用交易整戶擔保維持率由120%調整至130%。
6月份除權除息開始暖機。
6月為股東會月。
2015台北國際電腦展在6/2~6/6日展出。於世貿一館展出。
台北國際光電周將於6/16~6/18日於南港展覽館展出。
Apple 公司全球開發商大會(WWDC 2014)將於台灣時間6/3日凌晨1:00於舊金山會展中心登場。
6月20日(六)端午節變盤的潛在力,習慣性影響投資人的心理。6/19(五)補假1天。
6月底的半年報作帳,常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尾盤出現大量交易。2013/6/28尾盤以163億元佔當日成交量的17.9%,強拉上漲98點。
近來的新聞
2015/4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債券以市價計算加上新台幣存款合計3,209億美元,占外匯存底77%,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實體經濟的復甦速度和股市表現並不對稱,可見目前股市都因資金行情而上揚,央行示警台股要居高思危。註:2014/6月外資持有新台幣資產規模突破3,000億美元(新台幣9兆元),占外匯存底比重衝高至71%,也是雙雙創下新高紀錄。2014年的年度高點果然落在7月份的9549點。
2015/5/11日兩個市場跌停家數合計達119檔的原因之一:
-
和旺違約交割案愈演愈烈,由於金主圈擔憂和旺無法準時繳出第1季財報,19日就要被暫停交易的骨牌效應,丙種金主風聲鶴唳,緊急調高保證金至三成的利空衝擊,櫃買指數重挫2%,多達68家上櫃股票跌停,同步拖累集中市場亦多達51檔個股跌停,兩個市場跌停家數合計達119檔,為去年10月28日以來最多,集中市場開高走低並收黑,成為昨(5/11)日亞股最弱市場。
-
自2015/5/4日起實施信用交易整戶擔保維持率調整至130%,下跌的股價引發融資維持率低的驚慌殺出。5/11日融資減少37.55億元,為2013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減少金額。
2015/5/14日,MSCI明晟指數雙降台股權重,加權指數風雲變色,收在9610.83點,下跌113.28點,成交978億元。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王詠心說,6/1日起,現股當沖標的放寬到407檔,另有26檔ETF得為當日沖銷交易;證期局統計,這407檔標的上市權值加總已達87.56%、占上櫃股票66.66%,由於這400多檔股票上市權值已接近9成,預估可進一步推動台股交易量。
2015/5/19日外資擴大加碼力道,買超台股98億元,加上央行出手阻升台幣,意圖趕熱錢入股市,帶動證券股今日大漲。買超台股前10大包括:鴻海、友達、新光金、兆豐金、群創、台壽保、國泰金、永豐金、仁寶及統一等,清一色全數為大型權值龍頭股,其中金融股仍達5檔、占半數。
2015/5/21日,台北市政府勒令大巨蛋停工,遠雄(5522)也做出停工決定,讓大巨蛋及各大BOT案的聯貸銀行受驚嚇,金融類股今天重挫近2%,大巨蛋聯貸銀行,兆豐金控(2886,-2.17%)、國泰金控(2882,-3.25%)、合庫金控(5880,-0.31%)、台灣銀行、彰化銀行(2801,0%)、第一金控(2892,-1.04%)、華南金控(-0.81%)、台灣企銀(2834,-1.2%)。
2015/5/30日,中央銀行昨日發布金融穩定報告;今年下半年影響金融穩定的四大變數,包括美國升息、全球景氣復甦不如預期、中國大陸經濟走緩及國際油價反彈。(UDN)
2015/5/12日美國在金融海嘯後,制定「陶德、法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DFA)」,旨在加強監管美國金融業。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0年7月簽署該法案,陶德法案中的「伏克爾法則」將在今年7月21日生效。所謂伏克爾法則,主要是禁止在美國境內的外國銀行辦理自營交易,及持有或投資避險和私募基金。當初用意是禁止銀行將資金拿來做高風險投機交易,雖有「豁免」條件,但銀行自營部位運用大幅受限。(UDN)
上個月的關鍵數字
表1 2015/5月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註: (1)融資餘額近13年的月平均值2384億元, 2013年的月平均值1848億元。2014年為2046億元。 (2) 2015年的日最大漲幅為1.92%(4/23)與日最大跌幅-2.43%(1/6)。 (3)日與週的最大漲跌幅為5月份的統計,成交量為5月的平均值 (4)週漲跌幅為當月最後一週(5/29)。 (5)5月的月振幅335點,跌幅119點(-1.21%),振幅收斂。月高點9872。月收盤9701點。
|
2015/5月大盤月K線收9701點,下跌119點(-1.21%)。季K線維持連漲3季中,年K線也維持在第4年的上漲中。5月份日最大漲幅1.15%,日最大跌幅為(-1.16%)。
2015年5月份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39億、-20億、308億。法人合計為249億元。
5月分的信用交易出現資減券微增價跌的格局,顯示散戶退場觀望,短進短出。散戶的融資餘額5月底為2039億元,減少130億元。
5月分的借券餘額創下新高645萬張,月增60萬張,年增126萬張。
2015/5/29日收週K與月K線,尾盤爆大量469億元佔當日成交量33%(1404億元)。這是受MSCI調整的影響造成史上尾盤最大量。
圖15U401 2015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4)
註:2015年Q1計12週,Q2為第14週~25週,計12週。 |
以(圖15U401)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6月份週次為第22~25週,其週漲跌次數比值為3.3~0.6(第25週)。
季K線
2015/5月季線收盤指數9701點連漲3季中,如(圖15U402)所示。以技術分析來看,多頭第1次衝過9860的頸線壓力下並達萬點之上後,指數在5月份受到壓抑。看來萬點必須來來回回衝個數次,方能罷休。
圖15U402 大盤季K線 2015/4月高點10014點創下2000/Q3以來的新高(60季)。收盤指數9820點創下61季的新高(2000/Q1以來)。2000/Q1收盤為9855點。 |
6月K線漲跌
如(圖15U403)所示,統計(1989~2012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6月份為10:16,下跌月數遠多於上漲月數,於年度排名居次,僅次於5月份。素有五窮六絕之稱。縮小至最近12年2003~2014年的漲跌次數比為4:8,漲跌比值還是跌得多一點。
自1989年以來,沒有年度的高點落在6月份。2015/6月會是統計上的弱者平衡嗎?低點落在6月份的只有1次,就是2012年的6857點,這是受證所稅的影響所致。
圖15U403 台股加權指數月K漲跌比
註:自2000~2013年的月漲跌次數比,6月為4:11 自2003~2013年的月漲跌次數比為,6月為4:8 |
(圖15U404)為台股加權指數6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1989年以來,26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18點(-1.49%)。最大漲幅為1999/06的(1151點,+15.7%),最大跌幅為1990/06的(-2241點,-30.7%)。
從(圖15U404)的圖形來看,6月跌幅多於300點(<-3.7%)的有8次,佔總下跌次數的一半(8/16)。近10年來的3次上漲分別是2005(230點,3.83%)、2007(738點,9.06%)、2014(317點,3.49%)。
圖15U404台股加權指數6月K線漲跌幅( 1989~2013)
註:26年的平均漲跌幅-118點(-1.49%) |
6月月K的連續漲跌 6月與5月漲跌呈現正相關65%
(圖15U405)顯示,自1989年以來,6月份只有1994年最多連漲3個月。其次是4次的連漲2個月,分別是2003、2005、2007與2014年。變盤為漲(1)的有5次。
連跌5個月有1次為1990年。連跌4個月的有3次為1998、2004與2012年。5月跌連帶6月也跌總計有12次,與5月漲6月也漲的5次合計為17次,所以正相關比例達65%(17/26)。
圖15U405 台股加權指數月K連漲連跌月數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
6月各週的漲跌
(圖15U406)為各年度6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從圖中可以發現漲跌幅大於4.0%的有9次,小於-4.0%的也有18次。但是,幾乎都是發生在2003年以前。2003年以後,只有漲幅大於4.0%的有2次,分別是2003年(4.05%)、2004(4.19%)。跌幅小於-4.0%的有5次。這5次為2004(-6.72%)、2006(-7.4%)、2008 (-7.32%、-4.48%)2次與2009年的(-5.96%)。
在2010~2014年則沒有出現這麼大的漲跌幅(在-2.3%~3.5%之間)。漲跌幅出現縮小的狀況。
圖15U406台股加權6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 |
6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圖15U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份的日K漲跌幅%,6月份的最大漲跌幅超過3.1%的有8次(佔1.4%)分佈在4個年度裡(16%),而這4個年度全數出現在2004年以前,其中1990年就占了一半。
最大跌幅超過-3.1%的也有28次(佔4.9%)比最大漲幅多出20次,分佈在10個年度(40%)。出現在2003以前的有6個年度19次,剩下的9次為2006、2009年各3次及2004年1次、2008年2次。
最近5個年度漲幅沒超過3.0%,跌幅也沒有超過-3.1%。2015年5月底止,日最大漲幅為1.92%(4/23),日最大跌幅為-2.43%(1/6)。
圖15U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份的日K漲跌幅%
|
6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圖15U408)從1989年至2014年,6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2的,26年中有11次,其中9次出現在2004年之前,另外2次為2007年與2014年。在1.0以下的有14次,在這14次中2008~2013年則是年年有份,即是這連續6年漲少跌多。
日漲跌比值自2007年的1.9連續6年落在0.9以下。這樣的記錄也是史無前例。2014/6月的比值終於否極泰來,翻轉為1.5。
圖15U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1.4=13/9,約為漲4天跌3天。 |
6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6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5U409)所示,最大成交量為1997年的2510億元,近5年來都在1100億元上下。26年的6月日平均成交量為829億。
最小量在2000年以後,則以2003年的274億為最低量。2012/6月最低量為471億元。平均成交量自2009年以來起伏曲折向下滑落。
圖15U409 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註:26年的6月日平均成交量為829億 |
法人買賣超
(圖15U410與15U412)為三大法人在6月的買賣超,從2005年以來,自營商買賣超次數(4:6),投信為(5:5),外資則是(4:6) 賣超多於買超。10年的平均金額也呈現賣超,他們依序為-21、-14.8、48億元。
2008~2013年的6月指數是全數下跌。自營商在2010與2012這2年買超。投信在2008、2011與2012年3年呈現買超。外資只有在2009年是小量買超。
圖15U410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自營商6月的買賣超
註: |
圖15U411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投信6月的買賣超
|
圖15U412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外資6月的買賣超
註: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5U413)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借券賣出餘額為645萬張,月增加60萬張。
2015/5月底止集中市場的融資餘額為2039億元,月減少130億元。融券餘額在5月份增加6萬張,達41萬張。
圖15U413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
個股借券佔發行股數比前25名
645萬張的借券餘額,不禁引發個人的好奇,誰是第一名?會是未來的風險還是支撐?個股的借券餘額若依其大小排名前50名想當然都是權值股,但是若改為「個股借券餘額佔發行股數比」,則前50名出現不同樣的結果。(表2)為前25名供參考。
表2 個股借券餘額佔發行股數比前25名(2015/5/59)
|
融資餘額
(圖15U414)為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底的融資餘額,(圖15U415)為各年度6月份的資券增減的情形。
自2002/1月~2014/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平均值為2348億元。單是6月份的平均值為2391億,近似於總平均值。
台股的融資餘額自2011/8月底的2366億元以來,已連續45個月低於平均值。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圖15U414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底的融資餘額
註:6月份的融資餘額平均值為2413億元 |
(圖15U415) 各年度6月份的資券增減與大盤月漲跌幅。「資減券減」的有5次(佔5/13)為最多,此5次皆是價跌的。另外「資增券減」也有5次,合計券減佔了10次居大多數。
2002年以來每年6月融券增加最高為40.8萬張,出現在2005/6月。融券減少最多的為2008/6月的35.9萬張。6月平均減少5.9萬張。以一年12個月月平均值的減少排行來看,6月排名第2名僅次於3月份。推測都是受股東會停券的影響。最近9年,6月份的融券餘額年年減少。
圖15U415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6月份的資券增減
註: |
類股輪動
(圖15A417)2008~2014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大盤週合計漲跌幅為-1.3%,傳產仍有11個類股維持正值。漲的最多的類股為食品、汽車、營建、飯店。跌的最慘的為塑膠、玻璃。
電子類只有3個類股為正值,電腦週邊(8.6%)通信網路(13.5%)與電子零件(5.4%),而其餘5個類股下跌。跌的最慘的為光電、其他電子。
圖15A417 2008~2014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圖15A418)為2014/Q2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類股下跌的前3名是玻璃、橡膠、營建。上漲的類股有機電、百貨,其餘傳產類股多數積弱不振。
2014/Q2的類股漲跌情況與2008~2014/Q2(圖15A417)有顯著的差異。過去由傳產領軍的現在只有8類股為上漲,能勝過大盤的只剩2類股。漲勢又輪轉回電子股,只有1個類股下跌,且多數賽過大盤。
圖15A418 2014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5A419)為2015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的統計。大盤週合計漲跌幅2.2%。21個傳產類股中有13類上漲。電子類股8個類有6類上漲。
圖15A419 2015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1週 |
(圖15U420)為2015Q2類股的週輪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類股有8類上漲12個類股下跌。電子類有6個類股上漲。
圖15U420 2015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9週 |
(圖15U421)為2014/6月份類股的週輪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多數類股表現不錯。只有玻璃、橡膠、營建表現較差。
圖15U421 2014/6月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圖15U422)為2015/5月份類股的週輪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多數類股累趴。只有食品、光電、資訊服務與其他電子表現較佳。與去年相較差很多。
圖15U422 2015/5月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上月英雄與狗熊排行榜
表3 2015/5月英雄榜(股本10億元以上漲幅前25名)
註:不含TDR、金融類股 漲幅:13.2%~65.9%
|
表4 2015/5月狗熊榜(股本10億元以上跌幅前25名)
註:不含TDR、金融類股 跌幅:-18.6%~-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