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1月風雲2015
作者:瑞易
1989~2014年計26年的1月份漲跌的歷史記錄為13:13,平分秋色。由於2014/12月是上漲的,而1月與12月的正相關52%。因此,2015/1月的漲跌,由當下的各項因素決定。
例行紀事
春節月:2015/2/2~3/6日。2015/2/18~2/23日放假,2015/2/13(五)封關,2/24日(二)開市。
上市公司104年股東常會日期1/6日開放上網登記。並於3/15日前完成預訂作業。登記召開股東常會的公司家數,規定每日不得超過100家,但若是「自願」採行電子投票的公司,則不受每日家數限制。
2014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2015/1/6~1/9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物連網將成為展出重點。
近來的新聞
2014/12/17日,立院財政委員會審查證所稅大戶條款,決議緩課三年、延到2018年再實施,大戶課稅門檻則維持年交易額十億元。2014/12/26日(周五)立法院三讀完成修法。
擬自2014/12/29日起,集中交易市場普通交易集合競價撮合循環秒數及收盤前資訊揭露頻率由現行10秒調整至5秒。
2014/12/29日,自明(104)年起,我國目前採用的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2010年版,將全面升級至2013年版,適用之對象為已採用IFRSs之企業及預計於104年採用IFRSs之公開發行公司。主要之差異項目有員工福利、公允價值之衡量、合併財務報表、財務報表之表達及金融工具之表達與揭露等議題,惟不包含IFRS9「金融工具」。另採用2013年版後之財務報告,對於財報附註揭露部分有更詳細及明確之規範,有助於財報透明度之提升,增進投資人對公司之瞭解。
2015/1/2日,金管會2015年施政的重頭戲之一:研擬「股市揚升計畫」,將全面檢討股市信用交易制度。包括(1)擔保維持率下限,擬從120%提高到140%,或由券商自訂管制。(2)放寬法人借券賣出限額,個股從每日的20%提高到50%。(3) 調整擔保維持率下限的同時,除取消個人融資融券限額外,還包括配合漲跌幅限制從7%放寬到10%。
Fed 在2014/12/16-17日的決策會議後發表政策聲明:「根據目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評估,可以耐心的等待金融政策立場開始正常化。」聯準會並且說,這項聲明與先前的表示距離升息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的說法是「一致的」。美股道瓊工業指數17日收盤大漲288點(+1.69%)、Nasdaq漲96.5點(+2.12%)、S&P漲40點(+2.04%)。一掃近日受「油價下墜」與「俄羅斯金融危機」等壓迫的陰霾。
布蘭特原油從6月高點115美元,半年之內跌破60美元,跌了將近50%。美國政府2014/12/30日放寬40年來的石油出口禁令,准許每天出口100萬桶的超輕質原油。
2014/12/16日,在俄羅斯盧布匯率今年重貶58%下,俄央行急速巨幅調升利率至17%,企圖吸引盧布買盤,遏止繼續下滑。「俄羅斯金融危機」引發新興市場危機啟動的討論。
上個月的關鍵數字
表1 2014/12月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註: (1)融資餘額13年(2002~2014年)的月平均值2384億元,2012與2013年的月平均值分別為1869與1848億元。2014年為2046億元。 (2)2014年的日最大漲幅為1.77%(10/20)與日最大跌幅-2.84%(10/13)。 (3)日與週的最大漲跌幅為12月份的統計,成交量為12月的平均值 (4)週漲跌幅為當月最後一週(12/31),只有3個交易日。 (5)12月的月振幅512點比2014年的平均值413點高出99點。下影線212點比實體小。 |
2014/12月大盤月K線收9307點,上漲120點(1.31%),12月份依波的下跌,低點8826點再度觸及本波的上升趨勢線的支撐測試,收盤9307點回到本波段的上升軌道,也重新站上12682點的下降趨勢延線的支撐。2014年年漲幅696點(8.08%),年度仍維持在第3年的上漲中。
12月發生了2次的尾盤爆大量,12/17日94億元(佔當日成交量8.9%),下跌23點。另一次是12/31日81億元(佔當日成交量13.6%),上漲25點,展現年底的作帳威力。
2014/11月的日平均成交量778億元,為本年度的月份最低日均量。最大的日均量為2017/7月的1127億元。整年度的日均量為910億元。
融資餘額2040億元,連續2個月低於2000億元,再度收回。全年平均2046億元。
2014年12月份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39億、-72億、-445億元。只有自營商呈現買超,買超金額與其10年平均值洽當。法人合計為賣超477億元。投信的連續4個月買超12月轉為賣超。外資則是打破連續9年來的買超紀錄。法人賣超佔12月總成交量的2.41% (=477/19846)。法人在12月份先是連續賣超12天,接著在連續買超12天。這樣到底是誰在作帳,又是誰在結帳,應該很清楚了。
2014/12月的借券賣出餘額達519萬張,比上月減少約31萬張。
圖15J401 2014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3)
註:2014年Q1計13週,Q2為第14週~26週,Q3為第27週~39週,Q4為第40週~52週,計各13週。12/29~12/31日未繪入 |
以(圖15D401)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2014年的漲跌次數比為34:19(比值1.79大於平均值1.22),12月份週的上漲與下跌次數比為3/2。
季K線
2014/12月季線收盤指數9307點,漲120點(1.31%),如(圖15D402)所示。以技術分析來看,這一條由12682、10394、9859等多點連線構成的下降趨勢線,在8月第1次支撐測試最低點為9015點。9月再次下探測試至8860點,10月更達8501點的深度。連著3個的測試觸及由12682、10394、9859等多點連線構成的下降趨勢線之延伸。12月份低點8826點再度下探趨勢線的支撐,收盤又站回上升軌道中。
圖15J402 大盤季K線
2014/Q1收盤指數8849.28點創下13季的新高 2014/Q2收盤指數9393點創下27季的新高,2007/Q4最高9860,收盤8056點。 2014/Q3收盤指數8697點。 2014/Q4收盤指數9307點。10月中下探至8501低點,12月份低點8826點再度下探趨勢線的支撐。 |
1月K線漲跌
如(圖15J403)所示,統計(1989~2014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1月份為13:13,漲跌比值(1.0),最近8年的漲跌比值在0.83~1.11之間變動。
自1989年以來,年度的高點落在1月份有2次,分別是1992年與1995年。而這2年的年底收盤都是下跌的,即使1992/1月上漲了792點。低點落在1月份的有7次,在12個月中排名第1名,遠將其他月份拋在後頭,即使第2名的12月份也只有3次,還不到一半。但是在2000年以後的年度低點,只有2次發生在1月,分別是2009/1與2013/1月。而連著2年的低點落在1月份的只發生過1次,在1988與1989年。
2014年的年度高點與低點分別落在7月份(9594點)與2月份(8203點)。
圖15J403 台股加權指數月K漲跌比
註:自1989~2014年的月漲跌次數比,1月為13:13 自2000~2014年的月漲跌次數比,1月為8:7 自2003~2014年的月漲跌次數比為,1月為5:7 |
(圖15J404)為台股加權指數1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1989年以來,26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81點(2.92%)。在12個月份中平均值的排名第2名,僅落低於第1名12月267點。
上漲部分的平均值為714點(11.23%)。在13次的上漲中只有5次的漲幅大於714點的平均值,都出現在2001年以前。其餘8次的漲幅小於195點的佔了3次,其中2次出現在2011年與2013年。近3年來雖然是上漲的,但是漲幅皆偏小,可能是量能萎縮所致。
下跌部分的平均跌幅達352點(-5.40%)。13次下跌中有6次跌幅大於平均值352點,有4次出現在1999/1月之前,另2次為2008/1跌985點(-11.6%)與2010/1月跌548點(-6.7%)。
圖15J404台股加權指數1月K線漲跌幅( 1989~2014) 註:2003~2014年的平均漲跌幅-41點(-0.05%) 26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81點(2.92%) |
漲跌比
(表2)的26年的統計值,1月份的「月」與「週」漲跌比值表現迴異,。2003年之後的「漲跌比」更是衰弱。
表2 台股加權指數1月份日漲跌統計(1989~2013年)
|
1月月K的連續漲跌 1月與12月呈現弱正相關52%
(圖15J405)顯示,自1989年以來,1月份只有2011年最多連漲5個月。其次是連漲4個月的1994年與2002年合計2次。連漲3個月有2次,一次是1997年另一次是2013年。合計13次上漲中有10次是12月漲1月也上漲。
連跌3個月只有1次為2008年。其次是連跌2個月的有2次都在2000年以前。變盤為跌(-1)的有10次(10/26)佔了38%,下跌13次中有3次是12月跌1月也接著下跌。合併漲/漲與跌/跌共計13次,表示1月的漲跌與12月呈弱正相關達到52%(=13/25)。
圖15J405 台股加權指數1月K連漲連跌月數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1月與12月呈現弱正相關的機率為13/24=54%。 |
1月各週的漲跌
(圖15J406)為各年度1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1月份的週漲跌幅標準差為4.3%,平均值0.75%。
從圖中可以發現週漲跌幅大於4.0%的有18次,18次的平均值為7.3%,多數在2003年以前,在2003年以後的只有2次,2003/1/6日的224點(+4.85%)與2012/1/30的508點(7.02%)。
超過-4.0%的則有8次。週跌幅大於-4.0%的在2000年以後只有2次,出現在2008/1/21的跌445點(-5.44%)與2010/1/18跌430點(-5.14%)。在2011年以後沒有1次跌幅大於-4.0%。
圖15J406台股加權1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總計112週。2003~2014年小計50週。 |
1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圖15J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月份的日K漲跌幅%
|
(圖15J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月份的日K漲跌幅%,1月份的最大漲幅超過3.1%的有27次分佈在11個年度裡,在年度排行中排名第2名,排在12月之後。而在2008年以後,只在2008/1月出現1次。其他年度1月的日漲幅沒有一次大過3.1%。
最大跌幅超過-3.1%的也有28次,比最大漲幅多了1次,分佈在13個年度。在2008年以後,2008/1月出現3次,2009/1月有2次,2010/1月有1次這樣的跌幅,2011年以後的1月下跌幅度沒有1次超過-3.1%的。
1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圖15J408)從1989年至2013年,1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2的,在25年中有13個年度,在2003年以後共計有6次,2011與2012年都是1.5,2013/1月則剛好是1.2。2014/1月日漲跌比雖然達1.25,但是收盤日下跌136點導致月收盤下跌149點。
比值小於1.0共7次。在2003~2014年12年之中,比值小於1.0有2005/1的0.91、2008/1的0.69與2010/1月的0.67等3次。
圖15J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1.5=12/8,約為漲3天跌2天。 |
1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1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5J409)所示,最大成交量為2000年的3256億元,26年來1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923億。2008~2011年4年的日平均為1206億元。2014年1月的日最大值為1345億。日平均量則為797億元,最低量為991億元。
如果2013/1月的日均量在政策作多的刺激下,能達成目標1150億元,股價指數的表現或許能讓人驚艷一下,希望不會只是大幅震盪幾下,然後又回到原點。
圖15J409 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註:26年的1月日平均成交量為923億 |
法人買賣超
(圖15J410~15J412)為三大法人在1月的買賣超,從2005年以來,外資買超多於賣超次數,自營商與而投信正好相反,賣超多過買超。買賣超次數比自營商(4:6)與投信為(0:10),外資(7:3)。就9年的平均金額而言,依序為-15.1、-64.6、152億元。三大法人合計平均是72億元。
圖15J410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自營商1月的買賣超
註: |
圖15J411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投信1月的買賣超
|
圖15J412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外資1月的買賣超
註: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5J413)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融券餘額在2014/12月份減少0.7萬張,餘額為53萬張。借券賣出餘額為519萬張,月減少30.6萬張,大盤上漲120點(+1.31%)。12月份每日借券餘額維持在553~519萬張之間。融券佔借券的比率10.2%,比上月增加0.1%。
圖15J413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2014/12/31收9307點 |
融資餘額
(圖15J414)為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月底的融資餘額,(圖15J415)為各年度1月份的資券增減的情形。
自2002/1月~2014/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總平均值為2384億元。單是1月份的平均值為2376億。在各月份平均值排名中,排名第7名。1~12月份的平均值範圍為2311~2415億元。
融資餘額在歐元危機的衝擊下,接著證所稅措施紛擾使其一瘸不振。2011/8月底餘額2366億元起至2014/12月,已連續40個月餘額低於平均值。
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圖15J414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月底的融資餘額
註: |
(圖15J415) 各年度1月份的資券增減與大盤月漲跌幅。「資增券減」為最多共有6次(佔6/13)。6次中有4次是「價跌」。其餘7次「資減券減」佔了3次,其中只有1次是價跌的。
圖15J415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月份的資券增減 註: |
類股輪動
(圖15J416)為2014年Q4類股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週合計漲跌幅表現較佳的傳產類股依序為運輸、汽車、橡膠。電子類股以半導體、資訊服務、光電等類股表現較佳。表現較差的是飯店、食品、油電與其他電子。
圖15J416 2014年Q4淨週漲跌數與週合計漲跌幅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 - 下跌週數 統計期間:(計14週) |
(圖14A419)為2014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的統計。大盤週合計漲跌幅2.85%。傳產類股中只有機電9.86%與橡膠8.37%等2類大於大盤。電子類股8個類全數上漲,只有通信類股漲幅低於大盤其他7個類股的漲幅皆大於大盤的漲幅。
淨漲跌次數的情況幾乎與合計漲跌幅相似。
圖14A419 2014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5J417)為2008~2014年的1月份類股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漲幅較大的有鋼鐵(6.8%,3次)、營建(12.9%,-3次)、飯店(6.2%,-1次)。
跌幅較大的有食品、油電、生技等類股
圖15J417 2008~2014年的1月份淨週漲跌數與週合計漲跌幅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29週 |
(圖15J418)為2014年的1月份類股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傳產類股表現不佳,而8個電子類股中只有通信網路與資訊服務類股下跌,其餘6個類股皆上漲。
圖15J418 2014年1月份淨週漲跌數與週合計漲跌幅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5週 |
上月英雄與狗熊排行榜
表3 12月英雄榜(漲幅前25名)
註:股本10億元以下有13家
|
表4 12月狗熊榜(跌幅前25名)
註:股本10億元以下有2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