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8月風雲2014
作者:瑞易
例行紀事
8月份除權除息比7月份少了170家左右,2011/8、2012/8、2013/8月各約有300家左右除權除息。除權除息時將會影響大盤指數的下修。
現金股息,8月份投資人仍將可陸續拿到手。
台北電腦應用展將於7月31日至8月4日在世貿一館展開。
第2季財報申報期限:8月14日,會計作業上為核閱制。
8月颱風季節,侵台颱風數8月份排名第一。
1958~2013 侵台颱風個數統計(56年,192個)
原始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註:7月份侵台颱風數排名第三。 次/年:侵台次數/總年數 |
近來的新聞
一架馬來西亞航空公司2014/7/17日在烏克蘭接近俄羅斯邊界處遭烏克蘭叛軍擊落墜毀,機上有295名乘客與機組員全數罹難。引發投資人恐慌,導致美、歐、亞股下跌。
阿根廷政府在2014/7/30日的最後期限過後,仍未支付130億美元重組債券的利息,標準普爾公司已宣布阿根廷外匯債務違約。導致道瓊下跌317點(-1.88%),Nasdaq下跌93點(-2.09%)。這是阿根廷13年來第二次債務違約,阿根廷目前仍有約2000億美元的外匯債務,其中約300億美元是重組公債。
2014/7/30日聯準會每月購債規模再減100億,降至250億美元,朝向大約10月完全終結購債計畫前進。並重申預期在QE退場「很長一段時間」後才會升息。
2014/7/31日高雄市前鎮區在20:46~23:57分發生3次石化氣大爆炸,三多路及一心路等地許多當時經過的汽機車都因此被彈飛、翻覆,爆炸過後塵土飛揚,四周洋溢著瓦斯味,柏油路全都被震碎,場面相當可怕。初步統計總死傷合計292人,其中死亡人數為22人,受傷270人,包括警義消死亡4人、受傷22人。(UDN2014/8/1)。默哀!
高雄石化氣爆炸案,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塑化股。由於輸送管線通過市區,引發官員、民代、市民的覺醒關注,是否會允許原線路復工鋪設?若不許通過市區埋管,影響會不會波及其他產業?有待密確注意觀察。
上個月的關鍵數字
表1 2014/7月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註: (1)融資餘額12年(2002~2013年)的月平均值2412億元,2012與2013年的月平均值分別為1869與1848億元。 (2)2014年的日最大漲幅為1.22%(5/22)與日最大跌幅-2.34%(2/5)。 (3)日與週的最大漲跌幅為7月份的統計,成交量為7月的平均值 (4)週漲跌幅為當月最後一完整週(8/1) (5)7月的最後一週跌幅-173點與-1.83%為2014年的第2大跌幅 |
2014/7月大盤月K線收9316點,下跌77點(-0.82%),枉費2014/7/15日高點9594點,突破新高。暫時中止已連6漲的季K線,年度仍維持在第3年的上漲中。2014年年度的單日最大跌幅為(-2.34%)最大漲幅1.22%(5/22日)。
2014/7月中止上個月的氣勢:單月由漲轉跌。單日最大跌幅131點(-1.39%)是本年度的第4大跌幅。
融資餘額2171億元為32個月來的新高。散戶的融資餘額在2/13日突破2000億元後,第1次連著3個月的月底餘額佔上2000億元。
2014年7月份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4億、-19億、265億。法人合計為242億元。法人買超佔7月總成交量的0.98% (242/24788),每下跌一點花3.14億元賣超(242/77)。7月份外資比6月份買超減少482億元,只剩35%。
圖14G401 2014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3) 註:2014年Q1計13週,Q2計13週。Q3為27~39週計13週。 |
以(圖14G401)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2014年的漲跌次數比為21:10(比值2.71),7月份的週上漲與下跌次數比為2/3,下跌次數多了1週。
2014/8月份的週上漲機率25年的平均為0.89,近11年的平均值為1.04如(表2)。8月份為32~35週次,只有2週(33週與35週)的週漲跌比大於1.0。
漲跌比
(表2)的漲跌統計,2003年之後的「週漲跌比」優於1989~2012年的漲跌比。雖說是優於,也不過是從小於1.0提升到1.0而已。以週次來看,在第3週及第4週的漲跌比較高。而第5週常常是一個不足5個交易日,且是月底結算週,上漲機率看起來還不錯。
如果是以24年的統計值來看,8月天實在不是個適合作多的好日子。因為下跌的日子比上漲的日子還多。
表2 台股加權指數8月份日漲跌統計(1989~2013年)
註:
|
季K線
2014/7月季線收盤指數9319點,暫時中止6季上漲,如(圖14G402)所示。以技術分析來看,這一條由12682、10394、9859等多點連線構成的下降趨勢線,要進行接受支撐的測試考驗了嗎?
圖14G402 大盤季K線 2014/Q1收盤指數8849.28點創下13季的新高 2014/Q2收盤指數9393點創下27季的新高,2007/Q4最高9860,收盤8056點。 2014/7月高點9594點為2014年來的最高點 |
8月K線漲跌
如(圖14G403)所示,統計(1989~2013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8月份為10:15,下跌月數遠多於上漲月數。如果改為(2000~2013年)的漲跌次數比為為6:8,漲跌比值比上月稍稍提升一點。再縮小為2003~2013年的漲跌次數比為5:6,漲跌比值又稍稍提升一點,顯示最近10年的漲跌次數比有趨緩的樣子。
自1989年以來,年度的高點落在8月份有1次,在1997/8月的10256點。低點落在8月份的有2次,在1995年的4474點與2004年的5255點。看來2014/8月獲得年度低點應該是沒機會,年度高點則尚在努力中。若是得到年度高點獎,意味著2014/Q4將進入整理,新高則等待來年再見。
圖14G403 台股加權指數月K漲跌比
註:自2000~2012年的月漲跌次數比,8月為6:8 自2003~2012年的月漲跌次數比為,8月為5:6 7月以前的統計至2014/7月 |
(圖14G404)為台股加權指數8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1989年以來,25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75點(-2.71%)。最大漲幅為1999/8月的(831點,+11.3%),最大跌幅為1990/8的(-1983點,-35.3%)。在10次的上漲中只有3次的漲幅都大於330點,4.5%以上,正確一點的數字是6.3%以上。縮小範圍至2003~2013年的平均漲跌幅-90點(-0.68%)。
從(圖14G404)可以看出,自2006年以後,除了2011年受歐債危機的影響致使跌幅達903點(-10.4%),其他年度的漲跌幅都縮小在+2.5%~-3.6%之間,顯示近年來下跌幅度似乎有收斂的樣子。
圖14G404台股加權指數8月K線漲跌幅( 1989~2012)
註:2003~2013年的平均漲跌幅-90點(-0.68%)
|
8月月K的連續漲跌 8月與7月漲跌的負相關為60%
(圖14G405)顯示,自1989年以來,8月份只有1994年最多連漲5個月。其次是2003年的連漲4個月,1989年的連漲2個月,都是只有1次的紀錄。變盤為漲(1)的有7次(7/25)佔28%,上漲合計為10次。顯示這10次上漲中有7次是7月跌8月轉為上漲。
連跌5個月有3次為1993、1995與2002年。連跌4個月的有1次為2011年。連跌3個月的有1次為2000年。連跌2個月的有2次為1991與1992年。變盤為跌(-1)的也有8次(8/25)佔了32%與變盤翻漲的相等,下跌合計為15次。顯示這15次中有8次是7月漲8月轉為下跌。合併變盤共計15次,表示8月的漲跌與7月呈負相關達到60%(=15/25)。
2014/7月為由6月的上漲轉為下跌,小跌77點(-0.82%)。如上所述8月轉為上漲的機率為60%。從(圖14G405)察知,如果8月份上漲就是(+1)了,這樣的機會還蠻高的出現過3次(3/7),持續2013年的下跌的機率不是很高只有出現2次。
圖14G405 台股加權指數8月K連漲連跌月數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8月與7月呈現負相關的機率為15/25=60%。 |
8月各週的漲跌
(圖14G406)為各年度8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比較週漲跌幅度8月份比7月份要活潑很多,上下振幅有如雲霄飛車,一般散戶投資人可能難以適從。例如:2011/8/1的週跌幅就高達(-791點,-9.2%),這樣的跌幅已達可讓融資戶自我了斷的壓力界限。
從圖中可以發現漲跌幅大於4.0%的有11次,小於-4.0%的也有14次。但是,幾乎都是發生在2003年以前。2003年以後,漲幅大於4.0%的只有4次,分別是2003年(4.9%)、2004年(4.3%)、2007年(7.4%)、2011年(4.2%)。跌幅小於-4.0%的有3次。這4次為2007年(-9.4%)、2009年(-5.9%)與2011年的(-9.2%)。
2003年以後的8月份,週跌幅在(3.0%~-3.0%)之間的共有37次(佔37/51),居多數。上漲大於3.0%有7次,下跌小於-3.0%的有7次。
2012/8與2013/8月週跌幅限縮在(3.1%~-3.0%)之間。
圖14G406台股加權8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 |
8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圖14G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8月份的日K漲跌幅%
|
(圖14G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8月份的日K漲跌幅%,8月份的最大漲幅超過3.1%的有26次(佔26/586=4.4%)分佈在14個年度裡(56%),而在2003年以後只出現6次分布在5個年度。2012~2013年這2年則是掛零。
最大跌幅超過-3.1%的有35次(佔35/586=6.0%)比最大漲幅多了9次,分佈在12個年度(48%)。出現在2006年以後的合計為7次,分布在2007、2011年各3次及2006年1次。2012~2013年這2年則是掛零。
2014年到7月底止,日最大漲幅為1.22%(5/22)與日最大跌幅-2.34%(2/5)。
8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圖14G408)從1989年至2013年,8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2的,在25年中只有5個年度,然而在2002年之後卻沒有半次。在1.0以下的有13次,近5年小於1.0的有2008、2009、2011、2013年。2014/8月掉到1.0比值的機會是存在的。
圖14G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8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0.6=8/14,約為漲2天跌3、4天。 |
8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8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4G409)所示,最大成交量為2007年的2715億元,25年來8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785億。2008~2011年4年的平均為1137億元。2013年8月的日最大值為906億。日平均量則為749億元,最低量為582億元。受證所稅議題的影響2013/8月的成交量持續萎縮。
2014/7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1133億元,已稍微多於8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798億。也比2013/7月止的日平均量871億元高。顯示股市溫度有稍稍回溫。
圖14G409 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8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註:25年的8月日平均成交量為785億 |
法人買賣超
(圖14G410~14G412)為三大法人在8月的買賣超,從2005年以來,自營商買賣超次數(3:6)。投信為(7:2)買超多於賣超次數。外資也是(3:6) 賣超多於買超。就8年的平均金額而言,買賣超互見,他們依序為-18、54、-344億元。
2013年的8月台股加權下跌86點(-1.06%)。自營商賣超43億、投信買超8.9億、外資賣超456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490億。賣超佔8月總成交量的-3.12%(=-490/15725)。
2014年7月份大盤下跌77點(-0.82%),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4億、-19億、265億。法人合計為242億元。2005/7月以來,自營商出現7月單月的第2次賣超,外資雖仍是買超,但也大幅減量。顯是自營商在高檔減量。
圖14G410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自營商8月的買賣超
註: |
圖14G411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投信8月的買賣超
|
圖14G412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外資8月的買賣超
註: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4G413)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融券餘額在7月份增加0.5萬張,餘額為29.8萬張。借券賣出餘額為477萬張,月增加15.9萬張。7月中在月底達到本月的高峰。融券佔借券的比率6.3%,比上月減少1.6%。
2014/7月底止集中市場的融資餘額為2171億元,月增加53億元。融券餘額為30.9萬張,月增加約0.7萬張。
從成交量顯示股市有稍稍回溫的跡象。但是,「資增券增價跌」代表籌碼開始紛亂。法人借券賣出餘額的增加,若不是完全看壞,至少是在避險。
圖14G413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
融資餘額
(圖14G414)為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8月底的融資餘額,(圖14G415)為各年度8月份的資券增減的情形。
自2002/1月~2013/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平均值為2412億元。單是8月份的平均值為2379億,約略低於總平均值。台股的融資餘額自2011/8月底的2366億元以來,已連續36個月低於平均值。2014年7月底餘額2171億元,略高於2014年1~7的月平均2048億。
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圖14G414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8月底的融資餘額
註: |
(圖14G415) 各年度8月份的資券增減與大盤月漲跌幅。12年來「資減券增」的有5次(佔5/12)為最多,3次價漲2次價跌。有2次是「資減券減」價跌,「資增券增」的也占了5次,2次價漲3次價跌。「資減券增,價漲」表示散戶不看好,「資增券增,價跌」籌碼開始分散。
2002年以來每年8月融券增加最高為36萬張,出現在2004/8月。融券減少最多的為2005/8月的14.5萬張。8月份平均增加8.9萬張,比7月份的平均約多了6萬張。可能與除權鎖單有關。
最近2008年以後受金融災難斷續侵襲,連著6年8月份的融券年年增加。雖然增加的量不是很大,有一半在平均值之下。
圖14G415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8月份的資券增減
註: |
類股輪動
(圖14L417)2007~2013Q3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大盤週合計漲跌幅為28.4%,傳產只有營建、運輸是負值(-40.9%、-32.2%),其餘類股皆是正值。漲的最多的類股為食品、橡膠、汽車。跌的最慘的為營建、運輸。
電子類只有光電為負值(-66%),其餘7個類股皆為正值,漲最多的是電子通路(58%)與其他電子(59%)。
淨漲跌次數多於大盤:傳產類有4個類股,電子類掛0。
圖14L417 2007~2013Q3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圖14L418)2013Q3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傳產有2個類股下跌,電器與橡膠。漲的最多的類股為機電、玻璃、汽車、生技。
電子類有5個類股上漲,漲的最多的類股為電腦週邊、資訊服務、其他電子。3個下跌類股為半導體、光電與通訊網路。
淨漲跌次數不論是傳產類或是電子類只要合計漲跌幅為正的多數大於大盤。
圖14L418 2013Q3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4A419)為2014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的統計。大盤週合計漲跌幅2.85%。傳產類股中只有機電9.86%與橡膠8.37%等2類大於大盤。電子類股8個類全數上漲,只有通信類股漲幅低於大盤其他7個類股的漲幅皆大於大盤的漲幅。
淨漲跌次數的情況幾乎與合計漲跌幅相似。
圖14A419 2014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4L420)為2014/Q2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類股下跌的前3名是玻璃、橡膠、營建。上漲的類股有機電、百貨,其餘傳產類股多數積弱不振。
電子類8各類股中只有資訊服務是下跌的(-0.7%),其餘皆上漲。上漲最大的有光電(16.1%)、電子零件(12.7%)與其他電子(12.9%)。
2014/Q2的類股漲跌情況(圖14L420)與2013/Q3(圖14L418)有些許的不同,與2007~2013Q3(圖14L417)則是有較大的差異。顯然,過去由傳產領軍的台股,現在又輪轉回電子股。
圖14L420 2014/Q2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 |
(圖14G416)為2014/Q3的週類股輪動。顯示趨勢由電子類股轉向傳產類股與金融類股。漲幅較大的有食品類(5.0%)、玻璃(4.2%)、金融(5.8%)。跌幅較大的有半導體(-3.5%)、通訊網路(-3.6%)、電子零件(-2.6%)等類股指數。
圖14G416 2014/Q3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圖14G421)為2007~2013年8月份的類股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所示。週漲跌幅合計大於”0”的有8類,其中電子類佔了4類,小於”0”的有21類。淨漲跌次數大於”0”的則有17個類股,電子類股8類股中只有資訊服務為負其餘7個類股都是正值。突顯8月的氣氛與7月是不同的。
電子通路與其他電子雙雙表現突出,漲幅合計達30%左右,遠遠的領先其他所有類股。
2014/8月在多數電子類股漲多拉回之際,其他跌多的各類股似乎因此而逐漸甦醒
圖14G421 各年度8月份的類股週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2007~2013)
註:淨漲跌次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總數31週 週合計漲跌幅為統計期間的週漲跌幅合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