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9月風雲2014
作者:瑞易
例行紀事
2008/9/15雷曼兄弟因次貸問題宣布破產,引發全球金融海嘯。
9月開學的返校商機,值得觀察平板電腦、手機平板第3季銷量能否將持續成長,成為返校商機主角,帶動相關概念股出頭。
2014/9/8中秋節,連休3天。傳統上有節氣變盤說。
颱風季節,依據氣象局的統計資料,9月份發生颱風侵台的機率約與7月份約略相同,僅次於8月份。每年平均0.79個,換算約是3年2個。上次9月侵台的颱風是2013/9/19~9/22天兔強烈颱風。怪異的是2014/8月竟然沒有颱風警報。
1958~2013 侵台颱風個數統計(56年,192個)
原始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註:9月份侵台颱風數排名第二。 次/年:侵台次數/總年數 |
金管會振興股市,現股當沖自2014/1/6日實行以來,日成交量平均約80億元佔4.0%左右。
近來的新聞
2014/8/26 S&P500指數收盤2000.02第一次站上2000點,本波起漲點為2011/10/3日的1099.23點。共上漲901點(82%)。
兩岸貨貿談判2014/9/10日在台復談,這次貨貿復談應該視為「盤點會議」,重新整理先前的談判內容,不用期待馬上就能有突破性結果。(UDN 2014/8/29)。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獲共諜說,不知會有多大影響。
「3D列印科技發展計畫」:行政院長江宜樺2014/8/28日拍板,2018年要掌握全球30%的3D列印機產能,並讓3D列印產業鏈國產化,同時還要培養百萬3D人才大軍。催生從關鍵零組件、材料到軟體技術自主的3D 列印產業鏈、掌握全球30%的3D列印機產能,及建立世界級的創意設計與中華文化巨量資訊圖庫。(UDN 2014/8/29)
上個月的關鍵數字
表1 2014/8月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註: (1)融資餘額12年(2002~2013年)的月平均值2412億元,2012與2013年的月平均值分別為1869與1848億元。2014/8月止平均為2054億元。 (2)2014年的日最大漲幅為1.37%(8/22)與日最大跌幅-2.34%(2/5)。 (3)日與週的最大漲跌幅為8月份的統計,成交量為8月的平均值 (4)週漲跌幅為當月最後一完整週(8/29) (5)8月的月振幅488點與下影線209點皆為2014年的最大值 |
2014/8月大盤月K線收9436點,上漲120點(1.29%),收盤9594點是2014年目前的最高收盤指數,突破新高。季K線持續維持連7漲中,年度仍維持在第3年的上漲中。2014年年度的單日最大跌幅為(-2.34%)最大漲幅1.37%(8/22日)。
2014/8月符合統計機率的預估:翻轉7月的下跌轉為上漲。雖然8月份下跌的日子比上漲日子多了1天,漲跌比為10/11。
2014/8月的日平均成交量896億元,為本年度的月份最低日均量,卻是價漲120點,1.29%。表現的成功測試下檔支撐的態勢。
融資餘額2094億元比上個月減少,但仍在2014年的平均值2054億元之上。散戶的融資餘額連4個月佔上2000億元。
2014年8月份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40億、60億、456億。法人合計為477億元。投信是2014年來的第1次買超,其餘前7個月皆是賣超。法人買超佔8月總成交量的2.54% (477/18770),每上漲一點花3.98億元買超(477/120)。8月份外資比7月份買超增加191億元,連續6個月買超。
圖14S401 2014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3)
註:2014年Q1計13週,Q2為第14週~26週,Q3為第27週~39週,計各13週。 |
以(圖14S401)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2014年的漲跌次數比為24:11(比值2.18),8月份週的上漲與下跌次數比為3/1,上漲多了2次。
2014/9月份的週上漲機率25年的平均為1.25,近11年的平均值為1.82如(表2)。9月份為36~39週次,只有2週(36週與39週)的週漲跌比大於1.0。
漲跌比
(表2)的漲跌統計,2003年之後的「週漲跌比」優於1989~2013年的漲跌比,從1.25大幅提升到1.82而已。
如果是以25年的統計值來看,9月的月漲跌比與週漲跌比在近11年的表現明顯多方勝利,是個適合作多的好日子。2014/9月負有連漲7季的重責大任,希望不會是漲多了而出現「鐘擺效應」。
表2 台股加權指數9月份日漲跌統計(1989~2013年)
註:
|
季K線
2014/8月季線收盤指數9436點,持續連7季上漲中,如(圖14S402)所示。以技術分析來看,這一條由12682、10394、9859等多點連線構成的下降趨勢線,在8月份接受了急跌的第1次支撐測試考驗,月最低點為9015點,488點的震盪與209點的下影線。
圖14S402 大盤季K線
2014/Q1收盤指數8849.28點創下13季的新高 2014/Q2收盤指數9393點創下27季的新高,2007/Q4最高9860,收盤8056點。 2014/8月收盤指數9436點再創新高 |
9月K線漲跌
如(圖14S403)所示,統計(1989~2013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9月份為14:11,漲跌比值(1.27),上漲月數多於下跌月數。如果改為(2000~2013年)的漲跌次數比為為8:6,漲跌比值(1.33)比上月稍稍提升一點。再縮小為2003~2013年的漲跌次數比為8:3,漲跌比值提升到2.67,顯示最近11年的上漲的機率比下跌的機率高出很多。而且2000年後的9月在2000~2003年連著4年的下跌佔了大部分的下跌(4/6)。
9月的下跌記錄顯示多數是受外部財經因素的衝擊:如1990年、2000~2003、2008、2011年。
自1989年以來,年度的高點落在9月份有2次,在1988/9月的8813點與1989/9月的10884點。低點落在9月份的也有2次,在1998年的6220點與2001年的3411點。
圖14S403 台股加權指數月K漲跌比
註:自2000~2013年的月漲跌次數比,9月為8:6 自2003~2013年的月漲跌次數比為,9月為8:3 1~8月的統計至2014/8月 |
(圖14S404)為台股加權指數9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1989年以來,25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49點(-2.89%)。上漲次數較多,平均值反而是負的,顯示下跌幅度較大,上漲幅度較小。在14次的上漲中只有4次的漲幅大於320點,4.5%以上,其範圍是5.5%~10%。其餘10次的漲幅皆小於320點。下跌的平均跌幅達707點,-12%。11次下跌中有9次跌幅達420點以上,超過-6.7%。
縮小範圍至2003~2013年則只剩3次漲幅大於320點,達490點(5.50%)以上,分別是2007、2009、2010年。這11年的平均漲幅75點(0.96%)。最大漲幅為2009/9月的(683點,+10.0%),最大跌幅為2008/9的(-1327點,-18.8%)。
從(圖14S404)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後的漲跌幅,比較上都顯得相對的大。顯示近年來9月的波動幅度變大。主要因素是受國際金融災害與內部政策的影響。
圖14S404台股加權指數9月K線漲跌幅( 1989~2013) 註:25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49點(-2.89%)。上漲14次,下跌11次 2003~2013年的平均漲跌幅75點(0.89%)
|
9月月K的連續漲跌9月與8月漲跌的正相關為52%
(圖14S405)顯示,自1989年以來,9月份只有1994年最多連漲6個月。其次是1989年的連漲3個月,都是只有1次的紀錄。1996年以後最多只出現連漲2個月,共4次。變盤為漲(1)的有8次(8/25)佔32%,是四種漲跌關係發生機率最高的,上漲合計為14次。顯示這14次上漲中有8次是8月跌9月轉為上漲。
連跌6個月有2次為1993與2002年。連跌5個月的有1次為2011年。連跌4個月的有1次為2000年。連跌3個月的有1次為1992年。連跌2個月的有2次為1990與1997年。變盤為跌(-1)的有4次(4/25)佔了16%少於變盤翻漲的8次,下跌合計為11次。顯示這11次中有4次是8月漲9月轉為下跌。合併漲/漲與跌/跌共計13次,表示9月的漲跌與8月呈正相關達到52%(=13/25)。
由於2014/8月為(+1),而2013/9月為(+1),表示翻轉8月的下跌為上漲。從(圖14S405)察知下一年度同月份(2014/9)反轉翻跌為(-1)的與持續上漲(+2),各有4次佔了(4/25),機會均等。
9月與8月的正相關只有52%,表示9月的漲跌獨立性高,與8月關係不大。2014/8月大盤月K線收9436點,上漲120點(1.29%)。歷史上的9月發生了2次的股災,一次是國際政治因素的911災難,另一次是金融因素的9/15全球金融海嘯。注意地緣政治與FED月中旬的會議結論會不會對股市造成可能的衝擊。
圖14S405 台股加權指數9月K連漲連跌月數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9月與8月呈現正相關的機率為13/25=52%。 |
9月各週的漲跌
(圖14S406)為各年度9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從圖中可以發現漲跌幅大於4.0%的有8次,小於-4.0%的則有21次。但是,幾乎都是發生在2003年以前。2003年以後,漲幅大於4.0%的有3次,分別是2007年(4.1%)、2009年(5.0%)、2012年(4.2%)。跌幅小於-4.0%的有3次。這3次為2008年(-10.5%)、2008年(-5.4%)與2011年的(-7.0%)。
2003年以後的9月份,週跌幅在(3.0%~-3.0%)之間的共有39次(佔39/48),居多數。上漲大於3.0%有6次,下跌小於-3.0%的有3次。
圖14S406台股加權9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 |
9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圖14S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9月份的日K漲跌幅%
|
(圖14S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9月份的日K漲跌幅%,9月份的最大漲幅超過3.1%的有15次(佔15/534=2.8%)分佈在9個年度裡(36%),而在2003年以後只出現2次皆在2008年度。換言之,最近5年週漲幅沒有一次達3.1%。
最大跌幅超過-3.1%的也有28次(佔28/534=5.2%)比最大漲幅多了13次,分佈在9個年度(36%)。光是1990年就佔了10次,其餘15次分布在8個年度裡。出現在2008年以後的合計為7次,而2008年佔了6次剩下的1次為2011年。
最近5個年度除了2011年外,漲跌幅沒有超過±3.1%。2014年到8月底止,今年的最大漲幅為1.37%(8/22)與最大跌幅-2.34%(2/5)。
9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圖14S408)從1989年至2013年,9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2的,在25年中只有8個年度,在2003年之後佔了6次。在1.0以下的有13次,近5年小於1.0的只有2008年。其於12次皆在2008年以前。
圖14S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9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1.5=12/8,約為漲3天跌2天。 |
9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9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4S409)所示,最大成交量為1999年的1928億元,25年來9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746億,比8月份平均值微幅減少。2008~2011年4年的日平均為1105億元。2013年9月的日最大值為928億。日平均量則為770億元,最低量為387億元。
2014/8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896億元,創下2014年來的月份日平均成交量的最小值。顯示量縮價漲的跡象,意味著成功測試下檔的支撐。
圖14S409 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9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註:25年的9月日平均成交量為746億 |
法人買賣超
(圖14S410~14S412)為三大法人在9月的買賣超,從2005年以來,自營商與外資都是買超多於賣超次數,買賣超次數比(6:3)。投信為賣超多(4:5)。就9年的平均金額而言,都是買超,他們依序為21、31、397億元。
2013年的9月台股加權上漲152點(1.89%)。自營商買超0.7億、投信賣超55.4億、外資買超1163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108億。買超佔9月總成交量的7.2%(=1108/15395)。
2014年8月份大盤上漲120點(1.29%),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40億、61億、456億。法人合計為477億元。是本年度連續第6月買超。投信則是本年度的首次小幅買超,2013/8月是當年度投信唯一的買超。買超佔8月總成交量的2.5%(=477/18770)。
圖14S410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自營商9月的買賣超
註: |
圖14S411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投信9月的買賣超
|
圖14S412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外資9月的買賣超
註: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4S413)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融券餘額在8月份增加13.3萬張,餘額為43.1萬張。借券賣出餘額為516萬張,月增加39.2萬張。在8月的借券賣出再度衝向高峰。融券佔借券的比率8.4%,比上月增加2.2%。
2014/8月底止集中市場的融資餘額為2094億元,比上月減少77億元。融券餘額為44.1萬張,月增加約13.2萬張。
圖14S413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
融資餘額
(圖14S414)為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9月底的融資餘額,(圖14S415)為各年度9月份的資券增減的情形。
自2002/1月~2013/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總平均值為2412億元。單是9月份的平均值為2367億,略小於總平均值。台股的融資餘額自2011/8月底的2366億元以來,已連續36個月低於平均值。2013/9的融資餘額為1834億,大盤收盤為8174點。
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2014年融資餘額自1月的1949億元到8月餘額為2094億,有6個月站上2000億元。市場在高唱9500點甚至是萬點之際,出現了修正回測支撐。散戶的8月融資減少了77億元。
圖14S414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9月底的融資餘額
註: |
(圖14S415) 各年度9月份的資券增減與大盤月漲跌幅。「資增券增」的有5次(佔5/12)為最多,而且這5次皆是價漲。其餘6次「資減券減」、「資增券減」各分配2次。「資減券增」占了3次。
2002年以來每年9月融券增加最高為16萬張,出現在2004/9月。融券減少最多的為2002/9月的57.8萬張。9月份平均減少1.2萬張,與8月份的平均值呈現相反趨勢。最近6年金融災難斷續侵襲,9月份融券增加的佔了4次。
融資增加最多的是2010/9月,增加了747億元,大盤上漲了622點(8.2%)。其餘7個融資增加的年度都不超過200億元。融資減少最多的是2008/9月,減少了737億元,大盤下跌1327點(-18.8%)。其餘4個融資減少的年度有3次不超出100億元。
圖14S415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9月份的資券增減
註: |
類股輪動
(圖14L417)2007~2013Q3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大盤週合計漲跌幅為28.4%,傳產只有營建、運輸是負值(-40.9%、-32.2%),其餘類股皆是正值。漲的最多的類股為食品、橡膠、汽車。跌的最慘的為營建、運輸。
電子類只有光電為負值(-66%),其餘7個類股皆為正值,漲最多的是電子通路(58%)與其他電子(59%)。
淨漲跌次數多於大盤:傳產類有4個類股,電子類掛0。
圖14L417 2007~2013Q3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圖14L418)2013Q3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傳產有2個類股下跌,電器與橡膠。漲的最多的類股為機電、玻璃、汽車、生技。
電子類有5個類股上漲,漲的最多的類股為電腦週邊、資訊服務、其他電子。3個下跌類股為半導體、光電與通訊網路。
淨漲跌次數不論是傳產類或是電子類只要合季漲跌幅為正的多數大於大盤。
圖14L418 2013Q3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4A419)為2014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的統計。大盤週合計漲跌幅2.85%。傳產類股中只有機電9.86%與橡膠8.37%等2類大於大盤。電子類股8個類全數上漲,只有通信類股漲幅低於大盤其他7個類股的漲幅皆大於大盤的漲幅。
淨漲跌次數的情況幾乎與合計漲跌幅相似。
圖14A419 2014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4L420)為2014/Q2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類股下跌的前3名是玻璃、橡膠、營建。上漲的類股有機電、百貨,其餘傳產類股多數積弱不振。
電子類8各類股中只有資訊服務是下跌的(-0.7%),其餘皆上漲。上漲最大的有光電(16.1%)、電子零件(12.7%)與其他電子(12.9%)。
2014/Q2的類股漲跌情況(圖14L420)與2013/Q3(圖14L418)有些許的不同,與2007~2013Q3(圖14L417)則是有較大的差異。顯然,過去由傳產領軍的台股,現在又輪轉回電子股。
圖14L420 2014/Q2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 |
(圖14S421)為2014/Q3週類股輪動,在7、8月修正之際,顯示類股方向有些紛亂。漲幅較大的有食品類(4.9%)、鋼鐵(6.2%)、金融(8.2%)與其他電子(12.1%)。跌幅較大的有化學(-6.6%)、生技(-9.0%)、橡膠(-4.2%)、電子通路(-3.2%)等類股指數。
圖14S421 2014/Q3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圖14S422)為2007~2013年9月份的類股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所示。週漲跌幅合計大於”0”的有7類,小於”0”的有22類。電子類則只有半導體為正(1.6%)。淨漲跌次數大於”0”的則有27個類股,電子類股8類股中只有資訊服務為(-6)次,其餘7個類股都是正值。
圖14S422 各年度9月份的類股週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2007~2013)
註:淨漲跌次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總數29週 週合計漲跌幅為統計期間的週漲跌幅合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