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台股的神秘面紗
作者:瑞易
1-6-3 成交量、週轉率與12682魔咒
【關鍵點】
*每一次在股市歷經波段上漲後,進入修正走勢時,情勢總是十分緊張。此時總會聽到有人大喊股市將會上萬點,而每一次的結果也總不令人意外,害人匪淺。
*預估股市上萬點,不知會有何好處?難不成只為自己逃命嗎?因此,散戶股民是否也應該了解上萬點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萬點魔咒:
1989年衝上1990/2/12的12682高點創下的記錄,如今成為萬點魔咒。20多年來有2次站上萬點(1997/8/27,2000/2/18、4/6),一次接近萬點(2007/10/30)。但都撐不了二下子,就摔個半死。1990年創下的記錄如下所示:
(a)股市漲幅最大: 上漲9624點 [表1-10]
(b)成交金額成長最大: 增加2.2倍 [圖1-20]
(c) 平均一家企業年成交量最高: 1408億元 [圖1-21]
(d)成交股周轉率最大: 524% [圖1-22]
(e)外匯存底1987年對1985年暴增3.4倍 [圖1-26]
(f) 總市值倍數: 14.7 倍 [圖1-29]
也許有人會質疑1989年的成交金額只有25.5兆元,為何在1997之後有許多年的成交金額都大於30兆台幣,指數未能穿越12682的高點?我們改用「平均一家企業年成交量」作比較。在1991年以後20年的平均值430億元。只有1997~2000年與2007年共5年超過平均值,其餘皆在平均值之下,遠遠不及1989年的1408億元。即使第二名的1997年也只有922億元,還差很遠。2001年以後的10年平均值更降為353億元。
至於成交股周轉率如[圖1-22],還是1989年一支獨秀,524%。1997年的317%只拿到第四名。2000年以來至今都在200%以下,2010年只有141%,幾乎敬陪末座。指數一上9000點,週轉率就轉弱。股市萬點從被期待變成了魔咒。
萬點的新門檻推測:
也許你會認為現在的時空環境與1989年以前迥然不同,以1989年的記錄當作門檻正確嗎?有參考的意義嗎?而且1997、2000、2007年不都也在萬點左右,各項評比也沒有1989年這樣的瘋狂數據。
棄除1990年12682時的數據不用。採用其他萬點左右的平均數據作為參考的新門檻,如[表1-11]所示。
表1-11 以1997、2000、2007年的平均值為參考門檻
|
[表1-11]的新門檻,每家平均投入資金,這3個年度都維持在300億元左右。假設未來家數有780家,增加了22家。則總投入資金需要,
780×300= 23.4 兆元--- 這個數字比第一名2007年的20.7兆還高。
同樣的,週轉率也有降低的趨勢。假定以200%估計,暫時捨去平均值不用。算出的成交量為,
23.4×2.0= 46.8 兆元(約)--- 也是比第一名1997年的37兆要高。
也就是說成交量大約要達: 3.9兆元/月, 1870 億元/日以上。
以上推論的成交量是高是低?是保守還是誇張?就讓我們來檢視下歷史的成交量。[圖1-30]為各年度單月成交量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圖1-31]為各年度單日成交量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圖1-30]中,單月成交最大值超過3.9兆元的有1997、1998、2000、2007年等四個年度,其中1997與2007年都剛好超過5兆元。在1997/7月達5.2兆成交量的上下一個月,也有3.8兆元以上的成交量。2007/7月的成交量5兆元,則是當年度一枝獨秀的量。其他月份的成交量離3.9兆元還有一些距離。2000/2/18指數達10393,當時的月成交量,1月、3月、4月等3個月份的成交量都在4兆元以上,其他月份在價跌之後,量也跟著萎縮。
圖1-30 各年度單月成交量(億NT$)
增修日期:2014/7/5 (圖1-30R1)
|
圖1-31 各年度單日成交量(億NT$)
增修日期:2014/7/5 (圖1-31R1)
|
[圖1-31]中的單日成交量最大值超過1870億元以上的年度,在1996年以前只有1989與1990年兩個年度。在1997年之後的每一年的最大單日成交量絕大多數皆高於1870億元,只有2005年例外。這14年最大成交量的平均值為2425億元。1997年為2968億、1998年為2776億元,2000年更是創下最大值的新記錄3256億,2007年有3216億。2008年與2009年分別是2715億與2438億元。1870億元作為上萬點的單日攻擊量顯然弱了一些,也許應該在高一點。
在此並沒有暗示成交量應超過3300億元或是上述的年度單日最大成交量。因為上述的單日最大成交量大多數的日K線為長日黑K棒,黑色實體在153~272點之間,下跌1.8%~4.4%(以當日開盤對收盤計算)。所以都是為出貨量。2008/3/24當日開盤上漲524點(6.1%)近乎開出漲停板,但收盤只有漲340點(4.0%),留下184點的黑K棒。只有2009年是例外,日K線雖然收黑,但實体只有31點(0.5%),且上漲0.1%。
依[式-1] MV=PQ,即是股市的成交量等於股價指數與成交股數的乘積。將來若是有人能控制市場的籌碼(Q),所謂的鎖碼。它就能較少的資金、較高的週轉率達到推升指數的目的。有關台股加權指數的計算請參考[附錄C]。
[表1-11]這樣的數據與[圖1-30]、[圖1-31],提醒我們上萬點的幾個重要概念:
(1)足夠的資金供給,每檔股票才能獲得滋養。
(2)成交股周轉率要有一定的水準。換言之,投資人要勤於交易,勇於操作。這樣意味著股市處在熱絡的狀態。可是過度的交易,可能失去紀律,流於盲目。
(3)市值倍數的提高,有賴於企業的誠信經營,與獲利能力的支持。
(4)「量先價行」或是「量增價漲」皆是多頭的訊號。「量增價跌」是空頭的訊號。
另外,如果市場為了拉抬指數,可能只有漲權值股。其他個股可能文風不動,甚至下跌。出現所謂「漲了指數,賠了股價」的現象。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每當指數上8000點以上,就會有名嘴、大人物等發表股市萬點高論,鼓舞股民的士氣。可是每次都摔得鼻青臉腫。2011/7~8月間指數在9000點附近盤旋,又有人提出萬點高論。會不會上去,日後自然會揭曉。然而還沒上去之前,先跌個2000點再說。實在很諷刺。
增修內容:
日期:2014/7/5
圖1-30R1 台股各年度單月成交量 註:2014年統計至2014/6/30止 增修日期:2014/7/5
|
圖1-31R1台股各年度單日成交量 註:2014年統計至2014/7/11止 增修日期:2014/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