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台股的神秘面紗
作者:瑞易
1-5你錯過了台股的波段漲跌嗎?
【關鍵點】
*你知道自1989/1月起的20多年來,波段漲幅最大的前三名,發生在那幾年?漲幅%最大的前三名,又發生在那幾年?
*20多年來的波段跌幅,最大的前三名,發生在那幾年?跌幅%最大的前三名,又發生在那幾年?
*台股10個大波段漲幅,最小為多少?漲幅%最小又為多少?
*台股9個大波段跌幅,最小為多少?跌幅%最小又為多少?
*你知道台股指數的歷史最高點發生在1990/2/12的12682點嗎?1990年後的歷史最低點也發生在同年的10/12日的2485點嗎?
*台股上漲段的上漲幅度平均值約為1600點。所以當波段漲幅達1600點以上時,必須謹慎操作,漲幅達2000點的累積機率已達73%。
*台股下跌段的下跌幅度平均值約為跌1600點,略小於上漲幅度的平均值。跌幅達1700點的累積機率已達73%。宜注意是否為中繼的休息站?
*跌幅%平均值約為跌21%,這個數據小於漲幅%的平均值35%。
[圖1-14]為自1989/1月至2011/2月的台股加權指數月K線,指數在1990/2/12創下12682的歷史高點至今已歷經21年尚未能突破,泡沫破滅後一路跌到1990/10/12的2485,也是21年來的最低點。雖然,在這期間曾經遭遇多次「黑天鵝」式的重大利空襲擊。諸如:二次的波灣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第一次波灣戰爭1990/8/1,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第二次波灣戰爭2003/3/20,美軍摧毀伊拉克海珊政權。1996/3/6因為前總統李登輝的兩國論引發中共對台發射導彈,1997/7月的亞洲金融風暴(東南亞金融風暴),1999/9/21規模7.3級的921大地震。2000/3/18政壇變天,陳水扁當選第10任總統,國民黨失去50年來的政權。2000/3/24科技網路股泡沫破滅,Nasdaq自4816高點殞落。2007年的美國次貸風暴延至2008/9/15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全球金融大海嘯。這些黑天鵝事件,皆使台股引發系統性危機。但是卻沒能觸及台股的歷史低點,更別說創下新低。
圖1-14 台股加權指數月K線(自1989/1月~2011/2月)
|
[表1-9]大波段漲跌幅是計算[圖1-14]月K線的數值,分成10個上漲波段與9個下跌波段統計。最大的漲幅發生在1989/1/6~1990/2/12,上漲8037點漲幅達161%(2.61倍)。最大跌幅是發生在隨後(12682)的下跌,跌了10197點,跌幅達82%(以收盤價計算),只剩最高點的19.6%(1990/10/12的2485才止跌)。此一慘況讓在1990年年初投入100萬買進的投資人,在8個月後只剩20萬出場,若是融資買進的投資人可能已被斷頭數次。主政者要是以現在的眼光回顧過去這段日子,若仍然認為那些貪婪的投資人理應承受懲罰。那就去比較日本與美國作法的不同,在思考台灣應有的作法之後,再下評語吧!
如[表1-9]所示,漲幅第二名的是1995/8/15~1997/8/27上漲5782點(4474漲到10256),漲幅達126%(2.26倍)。漲幅第三名的是2008/11/21~2011/2/8上漲5265點(3955漲到9221),漲幅達126%(2.26倍)。
其餘的波段若是暫時忽略不計2000/2/18~2000/4/6作頭的漲跌幅,漲幅在3073~4971(85%~148%)之間,其中又以上漲85%(1.85倍)為最多次。
跌幅的第二名是2000/4/6~2001/9/26,下跌6917點(從10329跌到3412),跌了69%。跌幅的第三名是2007/10/30~2008/11/21,下跌5904點(從9860跌到3955),跌了61%。
表1-9 台股加權指數大波段漲跌幅
註: 下接(表1-9R1)
|
至於上漲與下跌的期間,不考慮短期作頭的期間(2000/2/18~2000/4/6),上漲月數為7~38個月,多數超過12個月。下跌月數則是5~20個月,多數超過10個月。由於樣本數不足,期間長短不具有統計的意義,因為月數呈現分散的狀態。
[圖1-15]~[圖1-17]的統計期間從1987/12/29到2011/3/15止,漲跌各取68次的關鍵波段作為觀察。以[圖1-15]為例,在組界901~1600之間的漲幅共有23次,機率為34%。[圖1-18]在組界(-39%~-35%)之間總共出現5次,機率為7%。
圖1-15 台股加權指數主要波段漲幅(點數) 統計期間1987/12/29到2011/3/15,計68波段。
|
圖1-16 台股加權指數主要波段漲幅(%) 統計期間1987/12/29到2011/3/15,計68波段。
|
上漲段:
[圖1-15]所示,一個波段的上漲幅度已901~2000居多合計有33次,佔比重49%,累積的機率達73%。平均值約為1600點,所以當波段漲幅達1600點以上時,必須謹慎操作,因為上漲達2000點的累積機率已達73%。雖然漲幅在2001~3300點之間有16次,佔比重23%,但畢竟算少數。至於漲幅在4600點以上仍有3次,皆發生在1990年2月以前,1988、1989、1990各一次。
若是以百分率來看波段漲幅,如[圖1-16]所示,漲幅在14.1%~45%之間有49次,佔比重72%,累積的機率達85%。平均值約為35%,聽說市場上有些保守的老手,在漲幅達3成以上時,選擇出場靜觀其變之後再伺機進場。
波段漲幅在200%以上只有一次,發生在1989年達293%。在100%~120%之間的3次,發生在1989、1990、1991年各一次。
波段漲幅在61%~100%以上只有6次,1990、1993、1994年各一次,2002年漲90%,2004年漲76%,2009年漲79%。
下跌段:
[圖1-17]為下跌波段的跌幅統計,在跌幅大於3000點以上有7次,佔比重9%,這樣重的跌幅大多是受到外部衝擊,引發系統性風險所致。平均值約為跌1600點,略小於上漲幅度的平均值。
下跌波段的跌幅分成3個不同的區段,(-2399~-1700, 11次,16%機率)、(-1399~-900, 18次,26%機率)、(-699~-400, 16次,21%機率)。跌幅大於2400點以上的視為大跌,(-4199~-2400,10次,14%機率)。
[圖1-18]跌幅%,顯示出現最多次的為(-19%~-10%,26次,38%機率)。平均值約為跌21%,這個數據小於漲幅的平均值35%。
在(-39%~-28%)有(9次,13%機率)使融資斷頭賣出。因為,當跌幅超過30%,即融資維持率降至120%以下的斷頭臨界點。引發的多殺多好讓資金雄厚的投資者廉價收購。
圖1-17 台股加權指數主要波段跌幅(點數) 統計期間1987/12/29到2011/3/15,計68波段。
|
圖1-18 台股加權指數主要波段跌幅(%) 統計期間1987/12/29到2011/3/15,計68波段。
|
下跌幅度達-4000點以下有3次,分別1990年的-6860點(-54%),2000年的-4135點(-45%)及2008年的-5355點(-58%)。
下跌幅度達-3000~-4000點(-31%~-57%)之間有4次,1988年1次、1990年2次、1997年1次。
下跌幅度達-2400~-3000點(-25%~-41%)之間有5次,1989年3次、2002年1次-2639點(-41%)、2008年1次-2475點(-25%)。
下跌幅度達-1700~-2400點(-19%~-39%)之間有11次,1999年以前有7次、2000年有2次分別是-2143點(-21%)與-2047點(-20%)、2001年的-2190點(-35%)、2007年1次-1820點(-19%)。
下跌幅度達-1400~-1700點(-15%~-28%)之間有5次,1990年以前有3次、2000年1次-1404點(-23%)、2004年1次-1661點(-24%)。
股價遭遇重大外部衝擊而重挫時,其跌幅約在-4800~-10200點(-48%~-82%)之間
增修內容:
日期:2014/7/5
表1-9R1 台股加權指數大波段漲跌幅
註:2014年統計至2014/7/4止 增修日期:201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