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瑞易 

證所稅、證交稅 魚與熊掌豈能兼得

 

行政院公布修正版的證所稅,看起來比原來的財政部版要比較寬鬆。想不到的是隔日(4/27週五)股價開高後卻是放量收黑,收盤7480.5(939億,-40.85-0.54%)。這一天同時也是摩台指的決算日,外資法人還有9千萬元買超。這樣的跌幅其實看來也算蠻正常的,但是成交量卻是4/6日以來第一次超過900億元的。32檔百元俱樂部,有23檔大幅下跌,4檔上漲,2檔平盤,3檔跌停。3008大立光更是一價跌停到底跌破500元,使得500元以上的股息燈。成交量728張中,外資買進28張、融資增加105張。2330台積電跳空開高(87元,昨收84)10分鐘內拉至漲停(89.8),隨後下跌、橫盤、再跌,以86元做收。K線成為2.8元長上影線的似流星線型。台積電成交量116925張中,外資買進35232張、融資增加1128張。怎麼會是這樣? 

 

高價股、權值股一般認為是中實戶、大戶等的最愛。高價股、權值股的潰敗可能意味著中實戶、大戶等的退場。這樣可能顯示政府的「證所稅政策」沒有充分考慮股民的想法,不理會股市生態環境。一味的想要增稅,故意忽略資本市場的本質,把股市當賭場看待。若是大樹倒了,猢猻必散。若是蝦兵走了,只剩軍官也難有作為。 

 

證所稅能徵到的稅額可能會出乎官員想像外的少。如果徵不到稅,要讓全體股民人仰馬翻,光是記帳、報稅等這些繁碎工作,就足以讓不善於這些工作的股民頭疼卻步。絕非官員們想的那麼簡單。 

 

徵不到證所稅,不如不徵,現在放棄為時不晚。同時將證交稅作適度的修正,如表-1所示。在指數700110000點以外每增減1000點證交稅調整減增0.5%4000點以下的證交稅為0.1%,上限為0.8%。依不同的加權指數調整證交稅率。簡單明白,增進股市,抑止股市泡沫,增加稅收。相信大家都會很Happy 

 

-1 證交稅級距的建議 

加權指數

證交稅

加權指數

證交稅

4000點以下

0.10%

12001~13000

0.45%

4001~5000

0.15%

13001~14000

0.50%

5001~6000

0.20%

14001~15000

0.60%

6001~7000

0.25%

15001~16000

0.65%

7001~10000

0.30%

16001~17000

0.70%

10001~11000

0.35%

17001~18000

0.75%

11001~12000

0.40%

18001以上

0.80%

 

 

行政院版的證所稅辦法

 

行政院版的證所稅(財政部版微調)

 

個人證所稅= (證券交易所得-扣除額)x稅率-抵扣額

           證券交易所得=股票售價-購買成本-手續費

           扣除額=400萬元

           稅率=15%20%,視景氣而定。

           抵扣額=證交稅*1/2

法人部分:未變動。扣除額=50萬元,稅率=12%15%

 

 

法人與個人證所稅比較

 

12A401 法人與個人證所稅比較

12A401   

註:不考慮購買成本與交易手續費。也未列入扣抵額。證所稅

 

(12A401),個人證所稅扣除額調高100萬為400萬元,與法人比較使平衡點從675萬元提高至925萬元。繳稅級距也同時升高100萬元。在平衡點以上的個人證所稅額還是高於法人的稅額。對於同樣的獲利額,個人證所稅額比法人高,這件事情會是合理公平正義嗎?

 

 

交易次數與證所稅額

 

12A402 交易次數與證所稅額 ( 假設獲利率=30% )

12A402   

註:不考慮購買成本與交易手續費

 

 

根據「行政院證所稅版」評估個人的應繳稅情形,證券交易所得暫以買賣價差計算,不考慮購買入時的其他成本與手續費。其結果如(圖12A402)所示,「500應繳證所稅」表示證券交易所得為500萬元時的應繳證所稅額,在不同的交易次數其應繳的證所稅的情形。

 

在只交易一次的應繳證所稅分別為,500萬所得額應繳16.8萬、600萬所得額應繳36.1萬、1000萬所得額應繳113.5萬。當交易次數增加時應繳證所稅隨著遞減,達到某一臨界次數時,便不需繳納,一毛錢也不用繳。此點為免稅點交易次數,交易次數只要高於此點,不管你賺多少錢都不用繳。此免稅點交易次數分別是8次、13次及24次。即獲利1000萬元(獲利率為30%)時,交易次數在24次以上者免稅,在24次以下者,依次數的減少而增加證稅額。

 

這樣的「放大抓中壓小」的證所稅政策告訴我們說是公平正義,套句龍應台在立法院的回答:「我不相信政府」。

 

 

交易所得與免稅點交易次數

 

12A403  交易所得與免稅點交易次數  固定獲利率: 40%

12A403   

註:不考慮購買成本與交易手續費

 

如(圖12A403)所示,假設獲利率為40%時,不同的證券所得額與免稅點交易次數的關係。在1000萬所得額時免稅點為32次,比30%獲利率(圖12A402)的24次,多了8次。獲利率增為1.3倍時(40%/30%=1.3),免稅點也提高為1.3倍(32/24=1.3)。500萬所得額也是由8次提升為11次(=8*1.33)。

 

 

總獲利率與免稅點交易次數

 

12A404總獲利率與免稅點交易次數    固定交易所得: 500萬元

12A404   

註:不考慮購買成本與交易手續費

 

假設所得額為500萬元,考慮不同的總獲利率與免稅點交易次數的關係如(圖12A404)所示,若是總獲利率為5%時,免稅點的交易次數為2次,每增加5%要增加交易次數1次即可達免稅點交易次數。如10%時為3次。平均每次獲利率維持在2.5%~3.9%之間。

 

更進一步的將所得額提高為1000萬元,如(圖12A405)所示,總獲利率與免稅點交易次數成正比利的關係。每增加5%要增加交易次數4次即可達免稅點交易次數。平均獲利率維持在1.25%。

 

結論,當發覺獲利已達應繳稅額度以上,且交易次數不足時,補足交易次數即可。當然了這些為交易而交易的,必須要注意能Cover所發生的交易費用、交易稅等。免得為了省證所稅反而支出更多的交易費用。對某些人而言,是不會有這些問題的。

 

12A405 總獲利率與免稅點交易次數   固定交易所得: 1000萬元

12A405   

註:不考慮購買成本與交易手續費

 

 

放大抓中壓小 長期持有者跑不掉的證所稅政策

 

如上所述,只要有足夠的交易次數,獲利不需擔心證所稅的問題,可以免繳的。只有那些不常交易的投資人,想做長線交易的人才可能會是證所稅的貢獻者。這些人中可能有很多是中實戶。

 

至於散戶的不平,可能是虧錢者還要繳證交稅。賺了錢的大戶卻可以扣抵一半的證交稅。雖然說大戶繳的證交稅還是比散戶多,因為扣抵額只是帳面的計算而已,並不是可以退稅給你的。已經繳出去的證交稅,就稅率而言,大家都是一樣的0.3%

 

散戶交易金額比較少,一年證券所得額能達400萬元以上者,猜測比例上算是少數。如果他們的交易次數也達免稅點交易次數,也跨入免證所稅族。

 

長期持有者的投資人、大股東、壽險業等成為樂意繳稅的良民,可以享受持有3年減半的優惠。也難怪工總的大老闆會呼籲「五年以上免稅」。

 

股市大戶透過交易可以將證所稅挫平免繳,散戶交易金額少也不必繳。剩下的是不常交易的長期持有者及受交易限制的大股東們。再加上「三、五年盈虧互抵」這樣的證所稅能徵得多少,無法樂觀看待。而且這樣算是哪門子公平?

 

祈望官爺們自廢「證所稅」吧!回到證交稅的路上來會比較簡單容易。別想已吃了證交稅又想拿證所稅。或者是完全廢除證交稅,重新研議可行的證所稅。相信這會是難度頗高的偉大工程。想要魚與熊掌兼得的結果是弄得灰頭土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證所稅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ockrum258 的頭像
    stockrum258

    258股會的部落格

    stockrum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