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台股回顧
作者:瑞易
2019年大盤指數收11997點,上漲2270點(23.3%),使得自1989年以來的年平均漲幅從7.0%提升到8.0%。年漲幅在31年中排名第10名。31年來「年漲跌比」為21:10年(=2.1)。
2019/Q4季上漲1167點10.78%,漲幅超過前3季的漲幅,連著4季上漲,出現這樣的機率只有5%。2020/Q1上漲達成連5季上漲的期望機率則只有1.3%,在1980~2019之間共160季只出現過2次,2006/Q4與2014/Q1。
2019年高點落在12/18日(12126點),低點為1/4日的9319點。高點12月/低點1月的案例過去曾經出現過4次,他們的下一年度都是上漲的。
2019年月漲跌比為10:2,這樣的高比值過去曾經出現過2次,他們的下一年度都是翻轉下跌的。高點12126點與收盤11997點雙雙創下29年的新高,台股的高點壓力只剩下1990/2月高點的12682點。「牧童遙指杏花村」會是如何的景象呢?令人好奇!
上漲10個月下跌2個月的漲跌頻率與美股並駕騎駒,漲幅23.3%略為優於道瓊的22.4%,次於S&P500與Nasdaq的28.9%與35.2%。台股的這種表現令人驚豔。上海綜證雖然說指數近乎在地上爬行,也上漲了22.3%緊跟在道瓊之後。這樣的行情令人不解,不是美中貿易戰打了整整一年嗎?不是中國的金融危機四伏,經濟下行嗎?為何還有如此看好的投資人?難道真的是貨幣寬鬆,撒幣的結果嗎?
個股漲跌:股本10億元以上的。
2019年的漲跌個股數:股本10億元以上的
註: 股本大於10億元且漲幅超過大盤的23.3%有265家。
|
2019年的關鍵數字
表1 2019年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註: (1) (2002~2019年)的融資餘額月平均值2139億元,2017與2018年的月平均值分別為1517與1629億元。2019年為1305億元。 (2)2019年的日最大漲幅為2.21%(1/7)與日最大跌幅-1.80%(5/6)。日漲跌比為140:102= 1.37。 (3)年度高點為12/18日的12126點,低點為1/4日的9319點。 (4)週漲跌幅的最後一週(2020/1/04)。
|
年度營收:(摘自證交所2020/1/13日公告)
依據上市公司公告108/12月營收顯示,12月份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0096兆元,較107年同期成長291億元(0.98%),營收成長公司共535家,衰退公司共406家,較106年同期則衰退420億元(-1.38%)。
累計1至12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2.7667兆元,較107年同期衰退134億元(-0.04%),營收成長公司共449家,衰退公司共492家,較106年同期則成長2.2249兆元(7.28%)。
全體上市公司108/12月當月營收呈現成長趨勢之主要產業為金融保險業、資訊服務業及生技醫療業,衰退趨勢之主要產業為塑膠工業、光電業及其他電子業。
全體上市公司1至12月累計營收呈現成長趨勢之前三名產業為資訊服務業、生技醫療業及半導體業,衰退趨勢之前三名產業為電器電纜業、電機機械業及油電燃氣業。
年K線
2019年收盤11997點,指數仰望1990年高點的12682點。成交量28.6兆元略低於去年的31.6兆元。總市值36.4兆元創下新高。
圖20Y002 大盤季K 2019年大盤的開高收低=9725/12126/9319/11997點。 |
季K線
2019/12月季線收盤指數11997點,上漲1168點(+10.8%),如(圖20J402)所示。高點達12126點再度刷新紀錄,季K線連漲4季,出現這樣的機率只有5%。2020/Q1上漲達成連5季上漲的期望機率則只有1.3%,在1980~2019之間共160季只出現過2次,2006/Q4與2014/Q1。
以技術分析來看季K線不但越過2018/1月的年度高點11270點,也突破頸線壓力區間(11661~12054點)。K線同時突出1990/10月低點2485與2011/2月高點連線的「X壓力線」,波段走勢將承受巨大壓力,暫時的歇息整理絕對無法避免。但是必須提防一個可能:就是在回檔整理之前的空方最可怕殺手式是先沿著「X壓力線」的下緣攀升一段再下來。換言之,「先軋空,再殺多」。
圖20L402 大盤季K線 2019/Q2的開高收低=10715/11097/10227/10731點。 2019/Q3的開高收低=10821/10994/10180/10830點。 2019/Q4的開高收低=10856/12126/10809/11970點。
|
年度漲跌比10:2的下一年度股市
2019年月漲跌比為10:2,這樣的高比值過去曾經出現過2次,他們的下一年度都是翻轉下跌的。
圖20L403 年度漲跌比10:2的下一年度股市
註 |
年高點落在12月,低點為1月的下一年度都是上漲的
2019年高點落在12/18日(12126點),低點為1/4日的9319點。高點12月/低點1月的案例過去曾經出現過4次,他們的下一年度都是上漲的。
圖20L404 高點在12月低點在1月的下一年度
註 |
法人買賣超
(圖20J410)從2005年以來的三大法人的買賣超金額累積,在2019/12月底餘額為21960億元。外資買賣超餘額最高點為2017/6月的24503億元。
自營商、投信、外資買賣超:12月份依序為161、-30、513合計為643億元,外資從9月到12月連續買超4個月合計買超3309億元。全年度依序為594、111、2553合計為3257億元。全年度外資賣超3個月,買超9個月。實際的買超金額與MSCI在台股三大指數的「權重雙降」出現矛盾現象。
2019/11/8日MSCI公布最新半年度權重調整,台股在MSCI三大指數遭到「雙降」,降幅均較前一季擴大,最新權重將於26日盤後生效,法人表示對台股衝擊有限。預估被動式資金將流出新台幣300億元。整年度預估資金將流出約600億元。結果是年底的前4個月外資皆買超合計3309億元。全年度合計買超3257億元。
圖20J410加權指數三大法人買賣超累積(2005起算) 註: |
借券賣出餘額
(圖20J411)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在2019/12月的借券餘額為609萬張,月減少60.3萬張,年減少71.3萬張。大盤收11997點,上漲508點(4.42%)。
圖20J411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2014/12/31收9307點 2015/12/31 收8338點 2016/12/30收9254點 2017/12/29 收10643點 2018/12/28收9727點 2019/12/31 收11997點 |
融資與融券餘額
(圖20J412)為台股加權指數融資餘額,自2002/1月~2019/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總平均值為2139億元。單是1月份的平均值為2142億。2019/12月的融資餘額1454億元,月增加44億元,年增加191億元。
2017與2018年的融資月平均值分別為1517與1629億元。2019年為1305億元。2019年大盤上漲23%,融資卻減少324億元。比對12月的增加月增加44億元,推估融資戶顯然是獲利了決後再追價買進。
2019/12月的融券餘額62萬張,月減少10.6萬張,年增加3.9萬張。
圖20J412加權指數的融資餘額 註: 2019/12月的融資餘額1454億元,收盤指數為11997點 |
圖20J413融資餘額 vs借券餘額(萬張) 註:借券餘額=609萬張 融資餘額=735萬張 |
(圖20J413)比較集中市場的融資與借券餘額,融資餘額的張數自2010/12月以後,可以說是一路下滑,而借券餘額卻是一路上升。到了2015/8~12月之間,兩者在860到900萬張間呈現膠著狀態。2019/12月借券餘額為609萬張。融資餘額為735萬張。
集中市場自然人人數變化情形
圖20Y003集中市場自然人人數變化情形 註:原始數據摘自證交所2020/1/13日公告
|
外資與融資及自然人大戶人數都落後大盤指數
從圖20J410三大大法人買賣超,圖20J412融資餘額,與圖20Y003自然人人數變化情形,可以觀察出與大盤的指數相較都呈現落後的現象。實在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