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9月風雲2016
作者:瑞易
2016/8月大盤指數收盤9069點,上漲84點(+0.94%)。個股月漲幅大於4.0%的有398檔,跌幅小於-4.0%的有478檔。今年度到8月底止,外資買超合計4084億元,進入最近12年來的第4名。使月漲跌數比達6/2,上漲6個月。剩下的4個月還會有幾個月上漲?有必要好好的思考,猜測預估以便操作因應調整。
2016/8/31日MSCI季度調整,大盤尾盤爆量166億元(佔成交量19.4%),下跌0.09點。去年同期2015/8/31日,尾盤爆量206億元(佔成交量20.4%),上拉108.5點。
例行紀事
2008/9/15雷曼兄弟因次貸問題宣布破產,引發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的7年金融世界仍然動盪不安,從美國到歐洲(歐債危機),再到中國(股市崩盤匯市大跌),希望中國是最後一張骨牌(繞地球一週),而不是另一輪新危機的開始。
9月開學的返校商機,值得觀察平板電腦、手機平板第3季銷量能否將持續成長,成為返校商機主角,帶動相關概念股出頭。
2016/9/15(四)中秋節,9/16(五)休假一天,連休4天。調班至9/10(六)上班。傳統上有節氣變盤說。
颱風季節,依據氣象局的統計資料(表A1),9月份發生颱風侵台的機率約與7月份約略相同,僅次於8月份。每年平均0.81個,換算約是3年2個。2016/8月沒有颱風登陸。
表A1 1958~2015 侵台颱風個數統計(58年,196個)
原始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註:9月份侵台颱風數排名第二。 次/年:侵台次數/總年數 |
近來的新聞
2016/8/8 8299群聯開盤跌停243元鎖死,因為8/5(五)檢調到公司進行作假帳搜索。
2016/8/11日美國股市剛剛創下一個自1999年12月31日來不曾出現的紀錄:三大股指聯袂創出歷史新高。企業財報超出預期提振市場走勢。道瓊18163.52、Nasdaq 5228.4、S&P500 2185.79。
2016/8/22兆豐銀紐約分行疑涉洗錢,遭美國金融監理機關重罰57億元,衝擊兆豐股價重挫,連帶金融股也同步下挫,影響台股失守9000點關卡。行政院長林全下令調查究責。可是風暴看起來卻似乎越演越烈。
2016/8/22鼎興貿易及宗哲國際等公司向銀行及租賃業大舉融資後跳票,總跳票金額可能超過40億元。6家租賃(台灣工銀租賃、華南租賃、中租迪和、一銀租賃等)、及13家銀行(中國信託商銀、華南、永豐、新光、台中商銀、板信、彰銀、台新、一銀等)中傷。
上個月的關鍵數字
表1 2016/8月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註: (1) (2002~2015年)的融資餘額月平均值2338億元,2014與2015年的月平均值分別為2046與1740億元。 (2)2016年的日最大漲幅為2.62%(5/23)與日最大跌幅-2.68%(1/4)。 (3)日與週的最大漲跌幅為4月份的統計,成交量為當月的平均值 (4)週漲跌幅為當月最後一週(9/2)。 (5)8月的月振幅272點。下影線80點、黑實體60點,上影線有132點。開/高/低/收=9009/9200/8928/9069點。9200點是目前的年度最高點。 (6)成交量周轉率43%低於去年同期的50.6%。 |
2016/8月大盤月K線收9069點,上漲84點(0.94%),高點9200點暫居2016年的最高點。成交量周轉率43%呈現新低,低於去年同期的50.6%。
2016年年度的單日最大漲幅為213點2.62%(5/23)與日最大跌幅-224點-2.68%(1/4)。
2016/8月反抗統計機率下跌較高的預估:接續7月的上漲完成為連漲4個月。8月份下跌的日子比上漲日子少了3天,漲跌比為13/10。
2016/8月的日平均成交量759億元。借券月減16萬張、融券月增8.6萬張。融資餘額1360億元月增40億元年減98億元。
2016年8月份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129億、-1億、695億。法人合計為523億元。外資至8月止的年度買超計4084億元,為12年來的排名第4名。12年來外資只有在2008與2011年出現2次的賣超。
圖16S401 2016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5) 註:2016年到8月止的週漲跌比為17:17 |
以(圖16S401)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9月份為35~38週次,週的上漲與下跌次數比為3/1,第35、36與38週次漲跌比>1.0,另1週<1.0。
季K線
2016/8月季線收盤指數9096點,第1季翻漲中,如(圖16S402)所示。以技術分析來看,一條由12682、10394、9859等多點連線構成的下降趨勢線,指數已突破第3個月,正努力脫離它的引力中。
圖16S402 大盤季K線 2016/8月指數高點9200點暫居年度最高點 |
9月K線漲跌
如(圖16S403)所示,統計(1989~2015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9月份為15:12,上漲月數多於下跌月數。
9月的下跌記錄顯示多數是受外部財經因素的衝擊:如1990年、2000~2003、2008、2011年。
自1989年以來,年度的高點落在9月份有2次,在1988/9月的8813點與1989/9月的10884點。低點落在9月份的也有2次,在1998年的6220點與2001年的3411點。9月必須上漲突破8月高點9200點才有機會獲得本年度的高點競爭者之一。
2016年至8月底為止,目前低點為1月的7628點,目前的高點為8月的9200點。1月低點的歷史上的當年度高點為8月1次、9月2次、12月3次。
圖16S403 台股加權指數 月K漲跌比 註:2016年統計至8月 |
(圖16S404)為台股加權指數9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1989年以來,27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55點(-2.86%)。上漲次數較多,平均值反而是負的,顯示下跌幅度較大,上漲幅度較小。
從(圖16S404)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後的漲跌幅,比較上都顯得相對的大。顯示近年來9月的波動幅度變大。主要因素是受國際金融災害與內部政策的影響。當月漲跌幅被壓縮到很小時的下一年度9月都是上漲的。
圖16S404台股加權指數 9月K線漲跌幅( 1989~2015) 註:27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55點(-2.86%)。上漲15次,下跌12次
|
月漲跌比
(圖16S405) 加權指數9月份月漲跌比,以1989年為累計基準,例如2012年的為1989起到2012年計24年的9月上漲數與下跌數的比值,參考(圖16S404為13/11=1.18)。同理2015年的「漲跌比」,則是計算到2015年止(15/12=1.25)。趨勢線上揚。
圖16S405加權指數9月份月漲跌比以1989年為累計基準 註:2016年尚未計入,圖中值為2015年的數值 |
9月月K的連續漲跌9月與8月漲跌的正相關為48%
(圖16S406)顯示,自1989年以來,9月份只有1994年最多連漲6個月。其次是1989年的連漲3個月,都是只有1次的紀錄。1996年以後最多只出現連漲2個月,共4次。
連跌6個月有2次為1993與2002年。連跌5個月的有1次為2011年。連跌4個月的有1次為2000年。連跌3個月的有1次為1992年。連跌2個月的有2次為1990與1997年。
在15次上漲中有6次是8月漲9月也上漲。12次下跌中有7次是8月跌9月也下跌。合併漲/漲與跌/跌共計13次,表示9月的漲跌與8月呈正相關達到48%(=13/27)。
2016/8月已連漲4個月了,如果9月再續漲就是連5漲。這樣的機率確實很小。與8月的漲跌關聯統計機率也支持9月下跌的機會較高。這會是個雜訊嗎?
歷史上的9月發生了2次的股災,一次是國際政治因素的2001/911災難,另一次是金融因素的2008/9/15全球金融海嘯。
圖16S406 台股加權指數 9月K連漲連跌月數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9月與8月呈現正相關的機率為13/26=50%。 |
9月各週的漲跌
(圖16S407)為各年度9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從圖中可以發現漲跌幅大於4.0%的有8次,小於-4.0%的則有21次。但是,幾乎都是發生在2003年以前。2003年以後,漲幅大於4.0%的有3次,分別是2007年(4.1%)、2009年(5.0%)、2012年(4.2%)。跌幅小於-4.0%的有3次。這3次為2008年(-10.5%)、2008年(-5.4%)與2011年的(-7.0%)。
圖16S407台股加權9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 |
9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圖16S408台股加權指數 各年度9月份的日K漲跌幅%
|
(圖16S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9月份的日K漲跌幅%,9月份的最大漲幅超過3.1%的有16次分佈在9個年度裡,而在2003年以後出現2次皆在2008年度,2015年出現1次。2009~2014年日漲幅沒有一次達3.1%。
最大跌幅超過-3.1%的也有28次比最大漲幅多了13次,分佈在9個年度。光是1990年就佔了10次,其餘15次分布在8個年度裡。出現在2008年以後的合計為7次,而2008年佔了6次剩下的1次為2011年。
2016年的日最大漲幅為2.62%(5/23)與日最大跌幅-2.68%(1/4)。
9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圖16S409)從1989年至2013年,9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2的,在27年中只有8個年度,在2003年之後佔了6次。在1.0以下的有14次,2008年以後小於1.0的只有2008與2014年。
圖16S409台股加權指數 各年度9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1.5=12/8,約為漲3天跌2天。 |
9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9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6S410)所示,最大成交量為1999年的1928億元,27年來9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751億。2015年9月的日最大值為1183億。日平均量則為830億元,最低量為663億元。
圖16S410 台股加權指數 各年度9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註:27年的9月日平均成交量為751億 |
法人買賣超
(圖16S411)從2005年以來的三大法人的買賣超金額累積,自2015/5月以來呈現下降的趨勢,2016/1月之後出現反轉。在2016/8月底餘額為22747億元創下新高。可惜收盤指數未能跟進,指數落後買超。這一點跟以往有點不同。
2016/8月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129億、-1億、695億。法人合計為523億元。法人買超佔8月總成交量的3% (523/17448),每上漲點一點花2.36億元買超(523/84)。自2005/1月以來,三大法人累計金額為22784億元。
外資至8月止的年度買超計4084億元,為12年來的排名第4名。12年來外資只有在2008與2011年出現2次的賣超。如(圖16S411_1)所示。
圖16S411加權指數與三大法人買賣超累積(2005起算) 註: |
圖16S411_1三大法人年度買賣超 註:2016年統計至2016/8/31日止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6S412)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借券賣出餘額為717萬張,月減少16萬張,大盤上漲84點(0.94%)。
在2016/8月份融券餘額增加6.2萬張,餘額為37萬張。融券佔借券的比率5.2%。
圖16S412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2014/12/31收9307點 2015/12/31 收8338點 |
個股借券佔發行股數比前25名
(表2)為717萬張的借券餘額的前25名排名,以「個股借券餘額佔發行股數比」供為參考。
表2 個股借券餘額佔發行股數比前25名(2016/8/31)
註: |
融資餘額
(圖16S413)為台股加權指數融資餘額,自2002/1月~2015/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總平均值為2388億元。單是9月份的平均值為2275億。2015年平均值為1740億元,2016/8月的餘額為1360億元。
融資餘額在歐元危機的衝擊下,接著證所稅措施紛擾使其一瘸不振。2011/8月底餘額2366億元起至2016/8月,已連續60個月餘額低於平均值。
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圖16S413加權指數的融資餘額 註: 2016/4月大盤收8378點 |
圖16S414融資餘額vs借券餘額(萬張) 註: |
(圖16S414)比較集中市場的融資與借券餘額,融資餘額的張數自2010/12月以後,可以說是一路下滑,而借券餘額卻是一路上升。到了2015/8~12月之間,兩者在860到900萬張間呈現膠著狀態。2016/8月借券餘額717萬張,從高點的956萬張跌回。融資餘額為881萬張。
類股輪動
(圖15S422)為2015/9月份類股的週輪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多數類股被打得累趴。只有水泥勉強吸到一口氣,其餘幾乎都窒息。
圖15S422 2015/9月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
(圖16L415)為2016Q2類股的週輪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類股有8類上漲13個類股下跌。電子類有6個類股上漲。
圖16L415 2016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6S415)為2016/8月份類股的週輪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一反2015/8月多數類股被打得累趴。有11類股上漲,包含2個電子類股。與去年相較差很多。
圖16S415 2016/8月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
上月英雄與狗熊排行榜
表3 2016/8月英雄榜(股本10億元以上 漲幅前25名)
註:不含TDR、金融類股 漲幅:21.5%~126% |
表7 2016/8月漲幅前25名 (股本6.5~10億元)
註:不含TDR、金融類股 漲幅:19%~131% |
狗熊排行榜
表4 2016/8月狗熊榜(股本10億元以上 跌幅前25名)
註:不含TDR、金融類股 跌幅:-11.9%~-29.5% |
表13 8月跌幅前25名 (股本6.5~10億元)
註:不含TDR、金融類股 跌幅:-10.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