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4月風雲2015
作者:瑞易
2015/3月大盤下跌35.7點-0.37%,上漲的個股仍有781檔,漲幅大於3.5%的有468檔,比上月還多。突顯在資金動能萎縮又指數已大漲一段後選股的重要性。歷年來4月份的月漲跌比為12比14,下跌數遠多於上漲數,上漲機率為46%。依統計顯示4月份與3月份的漲跌關係為正相關73%,看來2015/4月份在3月份小跌的氣氛下,多頭必將有一番苦戰。然而,在預期2014年股利發放創新高的激勵下,為多方增添不少火力。2014年預估約為1.0兆元比去年高出18%左右,可能超越2008年的金額。
例行紀事
2015Q1的財報應在5/15日前公布。
4月是股東會前的融券強制回補期。停資的交易日可能還會影交易量。信用交易會被暫停,借券不會。
近來的新聞
2015/3/18央行主張對陸曝險從嚴控管:第一,目前不必計入曝險上限計算的短期貿易融資,改依巴塞爾協定往來企業的信用風險權數計算。往來的企業信用風險權數若是20%,就計入20%,若是100%就計入100%。第二,目前三個月以下的同業短期資金拆存,只計入20%,以後若延期超過三次,就必須計入100%。統計到去年底止,納入法定限額控管的國銀大陸曝險餘額為1.76兆元,占淨值比重是68%。其中高於平均值、七成以上的有18家,大部分都是金控旗下的銀行,其中有一家高達九成以上。(UDN)
2015/3/31日金管會表示,放寬股市漲跌幅限制從7%到10%,提前到6/1日上路。信用交易的整戶擔保維持率將從120%提高至130%,預計在5/4日上路。
2014年上市櫃賺逾1.8兆,歷史新高,媒體預估發放高達1.18兆元的現金股利。2013年稅後純益達1.52兆元合計總股息高達8,800億元。若是按照稅後純益年增率評估發放金額約為1.0兆元,
2015/3/18日因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在兩天集會後表示,升息速度不會快於市場預期。
上個月的關鍵數字
表1 2014/3月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註: (1)融資餘額近13年的月平均值2384億元,2013年的月平均值1848億元。2014年為2046億元。 (2) 2015年的日最大漲幅為1.74%(1/8)與日最大跌幅-2.43%(1/6)。 (3)日與週的最大漲跌幅為3月份的統計,成交量為3月的平均值 (4)週漲跌幅為當月最後一週(3/27)。 (5)3月的月振幅303點。月高點9776創下波段新高,2007/11月以來的新高。2007/10月的高點為9859點。
|
2015/3月大盤月K線收9586點,下跌36點(-0.37%),週K與月K連袂翻跌(-1)。季K線維持連漲2季,年K線也維持在第4年的上漲中。3月份日最大漲幅1.19%,日最大跌幅為(-1.2%)。
2015年3月份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56億、-137億、-443億。法人合計為-523億元。法人賣超佔3月總成交量的2.96% (-523/21282),每下跌一點花14.5億元買超(523/36)。
3月分的信用交易出現資增券減價跌的格局,顯示融券受股東會影響大量回補。
散戶的融資餘額3月底為2140億元,增加99億元。22個交易日散戶買超19個交易日,外資連賣散戶沒有在「怕」。
圖15A401 2015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4)
註:2014年Q1計12週,Q2為第14週~26週,計13週。 |
以(圖15A401)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漲跌次數比為6:5(比值1.2)。
季K線
2015/3月季線收盤指數9586點連漲2季,創下60季的新高,如(圖15A402)所示。以技術分析來看,3月的收盤指數9860的頸線壓力下低頭,多頭無量別想輕鬆過關。若是量能不足下上漲,重演去年景象。押錯寶又只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開慶祝趴。
圖15A402 大盤季K線
2015/3月高點9776點創下2008/Q1以來的新高(29季)。收盤指數9586點創下60季的新高(2000/Q2以來)。2000/Q1收盤為9855點。 |
4月K線漲跌
如(圖15A403)所示,統計(1989~2014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4月份為12:14,下跌月數多於上漲月數。如果改為(2000~2014年)的漲跌次數比為為6:9。再縮小為至2003~2014年的漲跌次數比為6:6。4月的漲跌隨著3月漲跌聯動的機率高(73%正相關)。
自1989年以來,年度的高點落在4月的只有1次,落在2002年(6484點)。這是從2000/2月的10393高點崩跌至2001/9月的3411低點後的第一個反彈高點,反彈了43.5%。
低點落在4月份的有2次,分別是2003與2005年。2015年度目前的最低點為2015/1/6日的9043點,高點為2015/3/23日的9776點。
圖15A403 台股加權指數月K漲跌比 註:自2000~2014年的月漲跌次數比,4月為6:9 自2003~2014年的月漲跌次數比為,4月為6:6 4月以前的統計至2015/3月 |
(圖15A404)為台股加權指數4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1989年以來,26年的4月平均漲跌幅為-9點(0.65%)。漲跌幅與漲跌幅%出現不同的性質符號,是因為分別以其年度值計算的緣故。
圖15A404台股加權指數4月K線漲跌幅( 1989~2014)
註:2003~2014年的平均漲跌幅84點(1.25%)
|
漲跌比
(表2) 4月份的漲跌統計,26年的「漲跌比」平均值,「月」與「日」漲跌比多方表現積弱。近12年的週漲跌比的高達1.74,多方表現佔優勢,因此作週漲跌的會比較容易一些。
表2 台股加權指數4月份日漲跌統計(1989~2014年)
|
4月月K的連續漲跌4月與3月呈現正相關73%
(圖15A405)顯示,自1989年以來,4月份連漲6個月有2次,分別是1997/4月與2013/4月。近15年來有3次連漲3個月。2015/3月中止上漲轉空變盤。(圖15A405)顯示2015/4月成為連跌2個月的機率不高。
4月份變盤,由跌翻漲的(1)只有1次,由漲轉為跌的(-1)有6次,包括2014/4月。
3月漲4月也漲計11次,3月跌4月也下跌有8次,合計共19次。因此4月漲跌與3月為正相關73%(19/26)。
圖15A405 台股加權指數4月連漲連跌月數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
4月各週的漲跌
(圖15A406)為各年度4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從圖中可以發現
漲跌幅大於4.0%的有12次,小於-4.0%的也有11次。在2003年以前幾乎每年的4月平均都有一次。2003年以後,只有2003與2004年出現過週跌幅超過-9.0%各1次,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大幅急跌的。週漲幅超過4.0%的只有2009年4.56%一次。
2005年以後,週跌幅在(±3.0%~±4.0%)之間的只有2008年的一次3.64%與2012年的1次週跌幅-3.61%。
圖15A406台股加權4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 |
4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圖15A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4月份的日K漲跌幅%
|
(圖15A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4月份的日K漲跌幅%,4月份的最大漲跌幅超過3.1%的有15次(佔15/565=2.7%)分佈在7個年度裡(7/26),而這7個年度在2003年出現一次,2009年出現2天。其餘的皆在2000年以前。其餘18個年度的4月份中,沒有一天漲幅超過3.1%的。
最大跌幅超過-3.1%的也有19次(佔19/565=3.4%)分佈在11個年度(11/26)。2003年出現2次,2004、2009、2010年各出現一次(即各有一天),4個年度跌幅超過-3.1%的共5次。其餘的15次出現在2001年以前。
4月份跌幅大的次數比漲幅大的次數稍微多了一點點,26年中多了4次。最近4年週轉率低,日的最大漲跌幅也都受壓制在±2.5%之內。
4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在(表2)中,漲跌日數比(1989~2014)的比值為1.08,(2003~2014)的比值為1.24。而(圖15A408)為從1989年至2012年各年度的4月份漲跌日數比,4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2的,26年中有10次,佔38%。在1.0以下的有9次,在這之間的只有7次。
圖15A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4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1.4=13/9,約為漲4天跌3天。 |
4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4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5A409)所示,最大成交量為2000年的2808億元,其次是1997年的2388億與2008年的2396億。26年的單獨4月份日平均值為977億元。最小量則以2003年的307億為最低量。
圖15A409 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4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
法人買賣超
(圖15A410與15A412)為三大法人在4月的買賣超,從2005年以來,自營商買賣超次數為(5:5)。投信只有一次買超2008年的154億,其餘9年皆賣超。外資則是買超次數居多(7:3)。
2008年是不可忘記的一年,年初4個月中,外資只有在2月是買超的,另外3個月都是賣超,1~4月合計買超只剩140億,只有前3年同期平均的40%。顯示2007年在美國本土發生的次貸風暴,已讓外資在作有序的退場。
2014年的4月台股加權跌了58點(-0.65%)。自營商賣超16億、投信賣超88億、外資買超884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780億。買超佔4月總成交量的3.92%(=780/19905)。
圖15A410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自營商4月的買賣超
註: |
圖15A411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投信4月的買賣超
|
圖15A412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外資4月的買賣超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5A413)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2015/3月底的現況,融券餘額為20萬張,月減少27.6萬張。借券賣出餘額為550萬張,月增加29萬張。
圖15A413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
融資餘額
(圖15A414)為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4月底的融資餘額,(圖15A415)為各年度4月份的資券增減的情形。
自2002/1月~2014/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平均值為2384億元。4月的融資餘額平均為2433億元。台股的融資餘額自2011/8月底的2366億元以來,已連續43個月低於平均值。
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只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圖15A414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4月底的融資餘額
註: |
(圖15A415) 各年度4月份的資券增減與大盤月漲跌幅。13年來的「資券增減」情形幾乎平均分攤。散戶的心情在4月份似乎難以捉摸。
融資的增減次數比為(6:7),融券的增減次數比為(7:6)。
2002年以來每年4月融券增加最高為2.1萬張,融券減少最多為2013/4月的21.5萬張。這是12年來第1次融券以2位數減少。2012/4月份以前的融券增減沒有超過2.5萬張的。主要應該是受到股東會前的券單強制回補壓力的早在3月份就先行沖回。4月份受到停資停券的影響,「資券」的變動量都比前幾個月要少很多。
圖15A415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4月份的資券增減
註: |
類股輪動
(圖15A417)2008~2014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大盤週合計漲跌幅為-1.3%,傳產仍有11個類股維持正值。漲的最多的類股為食品、汽車、營建、飯店。跌的最慘的為塑膠、玻璃。
電子類只有3個類股為正值,電腦週邊(8.6%)通信網路(13.5%)與電子零件(5.4%),而其餘5個類股下跌。跌的最慘的為光電、其他電子。
圖15A417 2008~2014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
(圖15A418)為2014/Q2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類股下跌的前3名是玻璃、橡膠、營建。上漲的類股有機電、百貨,其餘傳產類股多數積弱不振。
2014/Q2的類股漲跌情況與2008~2014/Q2(圖15A417)有顯著的差異。過去由傳產領軍的現在只有8類股為上漲,能勝過大盤的只剩2類股。漲勢又輪轉回電子股,只有1個類股下跌,且多數賽過大盤。
圖15A418 2014Q2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
(圖15A419)為2015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的統計。大盤週合計漲跌幅2.2%。21個傳產類股中有13類上漲。電子類股8個類有6類上漲。
圖15A419 2015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1週 |
(圖15A420)為2008~2014的4月份類股的週輪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沒有類股是下跌的。傳產與電子類共有16個類股漲幅大於大盤。
圖15A420 4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2008~2014)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26週 |
上月英雄與狗熊排行榜
表3 2015/3月英雄榜(股本10億元以上漲幅前25名)
註:不含TDR、金融類股 漲幅:19.2%~55%
|
表3 2015/3月狗熊榜(股本10億元以上跌幅前25名)
註:不含TDR、金融類股 跌幅:-12.8%~-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