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股11月風雲2014

作者:瑞易

 

例行紀事

 

美國從感恩節(11月第四個星期四)開始到耶誕節,和元旦新年的這段日子是假日大採購的季節。11月第四個星期五(美國黑色星期五),是點燃美國年末店家折扣戰的一天,又被稱為「清倉削價日(clearance day)」,要出清的商品甚至以五折、三折削價出售。

 

Q3財報公布日11/14日以前。

九合一選舉的投開票日:2014/11/29日(六)

 

近來的新聞

 

2013/10/304G行動通訊結標總標金1,186.5億元,已屆滿一年。4G行動通信的各個廠商正積極推廣中。iPhon6iPhone6 Plus2014/10月推出正式引發手機業者的競爭。

 

2014/10/3日借殼上市監理規範年底將滿一年,台灣證券交易所昨(1)日表示,上市公司在實務上,對經營權異動及營業範圍,經常查核過嚴,決定將「本期前十大進貨廠商及銷貨客戶變動」與「全體董事變動二分之一以上者」規定刪除。

 

為了防止借殼上市情況氾濫,台灣證交所2013年12月公布借殼上市監理規範,符合經營權異動及前後一年內有營業範圍重大變更的上市公司,將先行停止買賣六個月,如果要恢復普通交易,須符合上市普通股股本3億元,以及最近四季財報稅前淨利達股本2%以上等六項要件,才能恢復普通交易,否則將處變更交易,變更交易兩年內如果無法恢復,將再停止買賣六個月,後若仍無改善,則將終止上市。

 

2014/10/7日金管會宣布振興股市的第四箭,活絡股市四大措施,「大幅放寬信用交易規定」,包括取「消資券相抵限額」、「提高多項融資融券限額」及「上櫃股票融資比率」,與「在第4季擴大辦理上市櫃公司業績發表會」等。以期提振台股量能,預估半年內成交量可增加3%到5%。新措施11月3日起上路。(PS.金管會在2013/9月推出活絡股市的台股三箭。)

提高投資人單戶、單股投資上限,每1戶最高融資金額自原來的6,000萬提高至8,000萬元、融券則提高到6,000萬元。上櫃融資成數亦自5成提高到6成。

 

2014/10/8日,台南地檢署查獲頂新集團旗下正義公司前處長吳容合,離職後設立鑫好企業公司,將飼料級用油偽稱是食用豬油,銷往正義公司製成「維力清香油」、「維力香豬油」與「正義香豬油」等食用油品。全台淪陷。惱怒消費者發動「滅頂抵制消費」直到頂新魏家退出台灣市場。到了2014/10/27日止,有11國抵制台灣產品,經濟損失估破百億。(UDN)

 

2014/10/23券商公會建議政府要取消證所稅的大戶條款,評估明年實施後,股市量能會減少三成,但市場大戶說,不必等明年了,今年第四季就會顯現量能萎縮,大戶或實戶群都在等反彈出脫持股,現在根本不想買台股。10/30日立委羅明才提案「大戶條款修正案」終於連署成功了,將課稅門檻由10億元提高到50億元。(UDN)

 

2014/10/28財長張盛和宣示大戶條款如期實施,批評股市得了「白袍症」的發言衝擊,本土資金持續退場,昨(27)日172檔中小型上市櫃股收跌停(上市70檔),櫃買指數重挫3.13%,再創今年新低。

 

上市櫃食品、金融、化學及實收資本額100億元以上的公司,應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CSR),最快2015年6月底前於公開資訊觀測站發布,首次依國際通用指引編制者,最晚於2015年12月底前發布。

 

2014/10/29日FED宣布停止購債,完結美國為應付金融危機而啟動的量化寬鬆(QE)政策,不再每月購債150億美元。過去六年、實施三輪QE下來,Fed累計已收購約3.5兆美元的資產,以壓低利率並鼓勵投資。目前美國經濟受到貨幣政策的強力支撐:Fed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仍持穩於近4.5兆美元(約為金融海嘯前的5)

 

2014/10/31日,日銀總裁黑田東彥表示,決定擴大貨幣寬鬆計畫,是預防性舉措:重申日銀的目標仍是在明年把消費者物價通膨率推升到2%。每年貨幣基數目標提高到80兆日圓(7,250億美元),高於原先的60兆至70兆日圓。日銀主要將收購日本政府長期公債,同時也會把每年收購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與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的額度提高到本來的三倍。

 

 

上個月的關鍵數字

 

表1   2014/10月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大盤

漲跌幅

329

8

8

363

漲跌幅%

3.80%

0.09%

0.09%

4.22%

連漲跌數

+2

+1

+1

+3

2014

最大漲幅

1.77%

3.80%

3.49%

6.15%

最大跌幅

2.84%

-5.06%

-4.97%

-4.54%

上漲數

9

3

6

3

下跌數

13

2

4

1

漲跌比

0.69

1.50

1.50

 

成交量

日(億元)

週(億元)

月(兆元)

季(兆元)

當期

822

3985

1.81

1.81

10年平均

1075

5216

2.10

6.27

法人(億元)

自營商

投信

外資陸資

合計

月買賣超

(60)

31

(12)

(41)

年買賣超

(145)

(283)

2757

2330

信用交易

借券(萬張)

融券(萬張)

融資(億元)

收盤

餘額

557

53

1992

8975

月增減

17

4

(147)

周轉率

年增減

36

(12)

47

72%

 

註:

(1)融資餘額12年(2002~2013年)的月平均值2412億元,2012與2013年的月平均值分別為1869與1848億元。2014/10月止平均為2056億元。

(2)2014年的日最大漲幅為1.77%(10/20)與日最大跌幅-2.84%(10/13)

(3)日與週的最大漲跌幅為10月份的統計,成交量為10月的平均值

(4)週漲跌幅為當月最後一完整週(10/31)

(5)10月的月振幅621點為2014年的第2大值,僅次於9月份。下影線458點為2014年的最大值

 

2014/10月大盤月K線收8975點,上漲8點(0.09%),收盤8975點封住了10/9日的向下跳空缺口10/16日盤中大跌,跌到8501點,跌破了本波段的上升軌道,也跌破12682點的下降趨勢延線的支撐。這一週週K下跌5.06%不僅是本年度最大跌幅,同時也是自2011/12月以來的最大跌幅,也將2014年的漲幅跌光光。10/31日當天眼看10月月K線上漲收紅近乎絕望,結果在拉尾盤下演出逆轉勝,112億元大量(112/851=13.2%,佔當日成交比重)拉升39.3點,一舉攻克9月收盤價8967點。這一逆轉帶來了幾項技術分析的多方優點:補空、站回本波段的上升軌道、中止9月的下跌,也暫時中止K線的下跌,使年度仍維持在第3年的上漲中。

 

10月還真會跌,同時創下了2014年年度的單日最大漲幅為1.77%(10/20)與日最大跌幅-2.84%(10/13)。雖然月K線留下了458點的長下影線,而且小漲收紅,但是許多的股價卻是贏了指數輸了股價。另外,在10/16日盤中跌到8501點的隔天10/17日尾盤爆174億大量一舉將指數再次打到8512點收盤,174(174/1217=14.3%)打落了17.6點。8512點是自7/159593點下跌以來的最低收盤價。

 

2014/10月符合統計機率的預估:翻轉9月的下跌轉為上漲。雖然10月份下跌的日子比上漲日子多了4天,漲跌比為9/13(=0.69)

 

2014/10月的日平均成交量822億元,為本年度的月份最低日均量之一,僅略高於9月份。

 

融資餘額1992億元比上個月減少,散戶的融資餘額連5個月佔上2000億元的態勢再次跌破。

 

201410月份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60億、31億、-12億。法人合計為-41億元。投信是2014年來的連續第3次買超,其餘前7個月皆是賣超。法人賣超佔10月總成交量的-0.23% (=41/18020)。法人在10月份賣超13天買超9天,這個數字正好與大盤漲跌的數字一樣。

 

2014/10月的借券賣出餘額達55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從10/1日起到10/17日止借券賣出餘額天天創新高,在10/17日達568.8億元的最高額,連續14天的賣出。

 

圖14N401 2014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3)

14N401 

註:2014年Q1計13週,Q2為第14週~26週,Q3為第27週~39週,Q4為第40週~26週,計各13週。

 

以(圖14N401)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2014年的漲跌次數比為28:16(比值1.75),10月份週的上漲與下跌次數比為3/2,上漲多了1次。

 

2014/11月份的週上漲機率25年的平均為1.13,近11年的平均值為1.23如(表2)。11月份為45~48週次,只有2週(46週與47週)的週漲跌比為1.0或以下。

 

 

漲跌比

 

(表2)的漲跌統計,2003年之後的「週漲跌比」優於1989~2013年的漲跌比,從1.09~1.13微幅提升到1.23。

 

如果是以25年的統計值來看,11月的漲跌比只有月漲跌比,較近11年的表現些微的勝出。

 

表2 台股加權指數11月份日漲跌統計(1989~2013年)

 

1989~2013

次數比

上漲

14

59

291

下跌

11

52

267

漲跌比

1.27

1.13

1.09

 

2003~2013

次數比

上漲

6

27

129

下跌

5

22

105

漲跌比

1.20

1.23

1.23

 

 

 

 

K

 

2014/10月季線收盤指數8975點暫時終止K線的下跌,如(圖14N402)所示。以技術分析來看,這一條由12682、10394、9859等多點連線構成的下降趨勢線,在8月份接受了急跌的第1次支撐測試考驗,月最低點為9015點,488點的震盪與209點的下影線。9月再次下探測試至8860點,10月更達8501點的深度。連著2個月都高達超出600點的振幅。8501點的測試觸及由12682、10394、9859等多點連線構成的下降趨勢線之延伸。

 

圖14N402 大盤季K線

14N402 

2014/Q1收盤指數8849.28點創下13季的新高

2014/Q2收盤指數9393點創下27季的新高,2007/Q4最高9860,收盤8056點。

2014/8月收盤指數9436點再創新高,2014/10月月中下探至8501低點。

 

 

11月K線漲跌

 

如(圖14N403)所示,統計(1989~2013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11月份為14:11,漲跌比值(1.27),上漲月數多於下跌月數。如果改為(2000~2013年)的漲跌次數比為為8:6,漲跌比值(1.33)與10月相同。再縮小為2003~2013年的漲跌次數比為6:5,漲跌比值降到1.2,顯示即使是最近10年,上漲的機率還是高於下跌的機率

 

自1989年以來,年度的高點落在11月份只有1次,在2003/11月的6182點,可是月K卻下跌了273點。隨後3個月的收盤價逐漸墊高。低點落在11月份的也是只有1次,在2008年的3955點。這個低點是金融海嘯導致股市崩盤後的最低點。

 

 

圖14N403 台股加權指數月K漲跌比

14N403 

註:自2000~2013年的月漲跌次數比,11月為8:6

   自2003~2013年的月漲跌次數比為,11月為6:5

    1~10月的統計至2014/10月

 

 

(圖14N404)為台股加權指數11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1989年以來,25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3點(1.55%)。平均值從10月份的跌轉為漲。。上漲部分的平均值為335點(6.76%)。在14次的上漲中只有7次的漲幅大於335點的平均值。其餘7次的漲幅小於100點的佔了4次。下跌部分的平均跌幅達397點,-5.1%。10次下跌中有3次跌幅大於平均值,而且大很多,有2次達1100點以上,超過-11.3%。另一次為跌683點(-9.0%)。

 

縮小範圍至2003~2013年,這11年的平均跌幅-61點(-0.55%)。最大漲幅為2006/11月的(546點,+7.8%),最大跌幅為2007/11的(-1125點,-11.6%)。各的上漲6次與下跌5次的平均值,分別是311點(4.66%)與-507點(-6.8%)。這麼重跌幅好似來年股市下跌的預兆。

 

從(圖14N404)可以看出,自2007年以後的跌幅,比較上都顯得相對的大。顯示近年來11月的波動幅度變大的主要因素都是受國際金融災害與內部政策的影響。

 

 

圖14N404台股加權指數 11月K線漲跌幅( 1989~2013)

14N404 

註:2003~2013年的平均漲跌幅-61點(-0.55%)

 

 

 

11月月K的連續漲跌  11月與10月呈現弱正相關52%

 

(圖14N405)顯示,自1989年以來,11月份只有2006年最多連漲4個月。其次是連漲3個月的有2次,分別是1998年與2010年。連漲2個月有5次,全落在2002年以前。2003年以後的10年間沒有出現過連漲2個月以上(2006年與2010年不算)。變盤為漲(1)的有6次(6/25)佔24%,上漲合計為14次。顯示這14次上漲中有8次是10月漲11月也上漲。

 

連跌6個月只有1次為2000年。其次是2008年的連跌3個月,也是1次。這2個年度都是股災年。再來是1995年以前3次的連跌2個月。變盤為跌(-1)的有6次(6/25)與變盤翻漲的次數相同,下跌合計為11次。顯示這11次中另有5次是10月跌11月也接著下跌。合併漲/漲與跌/跌共計14次,表示11月的漲跌與10月呈弱正相關達到52%(=14/25)。

 

(14N405)察知,如果2014/11月份繼續10月份的上漲將成為連漲2個月(+2),曾經發生過1(1990) 。由於2013/11月份反轉下跌(-1)2014/11月也反轉下跌為(-1)成為連著2年為(-1),這種的情況則過去不曾發生過。

 

而今年3Q的財報須在11/14日前公告。如果財報成績不錯有可能支撐股價的上漲跌。但是否會減少價格的激烈震盪,有待觀察。

 

圖14N405 台股加權指數 11月K連漲連跌月數

14N405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11月與10月呈現弱正相關的機率為14/25=52%。

 

 

11月各週的漲跌

 

(圖14N406)為各年度11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11月份的週漲跌幅標準差為4.33%比25年的標準差4.04%略高。表示11月的週漲跌震盪略高於平均值。

 

從圖中可以發現週漲跌幅大於4.0%的有17次,超過-4.0%的則有9次。週漲幅大於4.0%的在2000年以後只有5次。週跌幅超過-4.0%的在2000年以前的有4次,在以後的有5次。這5次在2008年佔了2次(-6.11%)、(-6.32%),2011年1次(-6.21%),另外2次在2008年以前。

 

2003年以後的11月份,週跌幅在(3.0%~-3.0%)之間的共有34次(佔34/49),居多數。上漲大於3.0%有7次,下跌超過-3.0%的有8次。

 

圖14N406台股加權11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14N406 

註:總計111週。2003~2013年小計49週。

 

 

11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圖14N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1月份的日K漲跌幅%

 14N407

 

 

 

(圖14N407)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1月份的日K漲跌幅%,11月份的最大漲幅超過3.1%的有22次(佔26/558=3.9%)分佈在9個年度裡(36%)。而在2003年以後只出現1次在2008年度。換言之,最近5年日漲幅沒有一次大過3.1%。

 

最大跌幅超過-3.1%的也有21次(佔21/5588=3.8%),比最大漲幅少了5次,分佈在10個年度(40%)。在2003年以後,有5個年度均出現至少1次這樣的跌幅,而最近2年下跌幅度沒有1次超過-3.1%的。

 

2014年到10月底止,今年的最大漲幅為1.77%(10/20)與日最大跌幅-2.84%(10/13)

 

 

11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圖14N408)從1989年至2013年,11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2的,在25年中有10個年度,在2003年之後佔了6次。在1.0以下的有10次,近6年小於1.0的有2008/11與2011/11月。

 

2013/11月的比值達1.63(13/8),依(圖14N408)所示,比值連著2年達1.4以上的隔年度有2次表現迴異,1998年摔到0.83另一次2006年卻是飆到2.67。2014年會是像2006年或是1998年?可能需要費些心力猜測。

 

圖14N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1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14N408

註:比值1.5=12/8,約為漲3天跌2天。

 

 

11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11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4N409)所示,最大成交量為1997年的2050億元,25年來11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759億。2008~2011年4年的日平均為904億元。

 

2014/10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822億元,僅次於9月份為目前今年的倒數第2低的月份日平均量。10/3日出現今年以來的最低量的617億元。

 

圖14N409 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1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14N409

註:25年的11月日平均成交量為759億

 

 

法人買賣超

 

(圖14N410~14N412)為三大法人在11月的買賣超,從2005年以來,自營商與外資都是買超多於賣超次數,而投信正好相反。買賣超次數比自營商(7:2)與投信為(1:8),外資(5:4)。就9年的平均金額而言,依序為15.5、-28.2、133億元。三大法人合計平均是120億元。

 

2013年的11月台股加權下跌43點(-0.51%)。自營商買超45億、投信賣超14.3億、外資賣超208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78億。賣超佔11月總成交量的-1.12%(=-178/15873)。

 

201410月份大盤小漲8(0.09%),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60億、31億、-12億。法人合計為-41億元。三大法人合計連著2個月賣超,10月最後交易日尾盤演出逆轉秀小漲收盤。外資仍是最大的主力。

 

 

圖14N410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自營商11月的買賣超

 14N410

註:

 

 

圖14N411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投信11月的買賣超

14N411 

 

 

 

圖14N412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外資11月的買賣超

14N412 

註: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4N413)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融券餘額在2014/10月份增加4.3萬張,餘額為51.7萬張。借券賣出餘額為557萬張,月增加17萬張,借券連著4個月增加。2014/10月底的借券賣出餘額達55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從10/1日起到10/17日止借券賣出餘額天天創新高,在10/17日達568.8億元的最高額,連續14天的賣出。融券佔借券的比率10.3%,比上月增加1.1%。融券與借券雙雙走高,可是大盤仍上漲了276點(+3.38%)。

 

2014年1~10月借券賣出增加了36萬張(557-521),如果每張以4.0萬元估計,借券賣出金額增加了約144億元。大盤不但未見下跌反而上漲了4.22%(年度)。

 

2014/10月底止集中市場的融資餘額為1992億元,比上月減少147億元。融券餘額為51.7萬張,月增加約4.3萬張。「資減券增價平」,股價大幅震盪,行情尚在混沌之中。

 

 

圖14N413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14N413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2014/10/31收8975點

 

 

融資餘額

 

(圖14N414)為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1月底的融資餘額,(圖14N415)為各年度11月份的資券增減的情形。

 

2002/1月~2013/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總平均值為2412億元。單是11月份的平均值為2341億,略小於總平均值。也比10月份些微減少41億元。

 

台股的融資餘額自2011/8月底的2366億元以來,已連續38個月低於平均值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2014年融資餘額自1月的1949億元到10月餘額為1992億,年增加47億元。比起法人的增減幅度(法人合計2330億元)實在微不足到,也很清楚的知道股票轉落誰家。今年行情到10月為止,年度漲幅最高為+9.58% (月收盤計算),歷經910兩個月的震盪滑落到4.22%。對散戶的召喚也從最高的2119億元回落到1992億,仍顯得乏力。

 

 

圖14N414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1月底的融資餘額

14N414 

註:

 

 

(圖14N415) 各年度11月份的資券增減與大盤月漲跌幅。「資減券增」的有5次(佔5/12)為最多。5次中有3次是價漲,表示散戶不看好。其餘6次「資減券減」與「資增券增」各佔了3次,「資增券減」只有1次。資增券增的3次皆是價漲,表示多頭市場。

 

2002年以來每年11月融券增加最高為34.5萬張,出現在2006/11月。比10月份的最高少了17.8萬張。融券減少最多的為2003/11月的40.7萬張。

 

融資增加最多的是2006/11月,增加了175億元,大盤上漲了546點(7.78%)。融資減少最多的是2007/11月,減少了364億元,大盤下跌1125點(-11.6%)。其餘6個融資減少的年度除了2008/11與2011/11外都不超出100億元。

 

歷年11月的融資平均減少為41億元,最近4年來的融資都是減少的。4年的平均減少為70億元。

 

 

圖14N415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11月份的資券增減

14N415 

註:

 

 

類股輪動

 

(圖14T416)2007~2013Q4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圖14T417)為2013Q4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2007~2013Q4週合計漲跌幅,無論是大盤或是傳產大多數是負值,有些類股更是達到-30%以下。有的即使淨漲跌次數高達10次(表是漲多於跌),但是合計漲跌仍為負值,例如通信網路(14,-10.8%)。

 

在2013Q4的週合計漲跌幅(圖14T417),整個市場的氣氛幾乎完全改觀,多數類股的漲跌幅合計皆為正值。

 

圖14T416 2007~2013Q4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14T416 

 

 

 

(圖14T417)2013Q4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傳產有5個類股微幅下跌,下跌最大的是食品與橡膠。漲的最多的類股為機電、汽車。

 

電子類有6個類股上漲,漲的最多的類股為資訊服務。2個下跌類股為光電與通訊網路。

 

圖14T417 2013Q4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14T417

 

 

 

(圖14A419)為2014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的統計。大盤週合計漲跌幅2.85%。傳產類股中只有機電9.86%與橡膠8.37%等2類大於大盤。電子類股8個類全數上漲,只有通信類股漲幅低於大盤其他7個類股的漲幅皆大於大盤的漲幅。

 

淨漲跌次數的情況幾乎與合計漲跌幅相似。

 

圖14A419 2014Q1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14A419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

    總週數=13週

 

 

(圖14L420)為2014/Q2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統計,傳產類股下跌的前3名是玻璃、橡膠、營建。上漲的類股有機電、百貨,其餘傳產類股多數積弱不振。

 

電子類8各類股中只有資訊服務是下跌的(-0.7%),其餘皆上漲。上漲最大的有光電(16.1%)、電子零件(12.7%)與其他電子(12.9%)。

 

2014/Q2的類股漲跌情況(圖14L420)與2013/Q3(圖14L418)有些許的不同,與2007~2013Q3(圖14L417)則是有較大的差異。顯然,過去由傳產領軍的台股,現在又輪轉回電子股。

 

圖14L420 2014/Q2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14L420 

註:

 

 

(圖14T421)為2014/Q3週類股輪動,由於2014/9月的大跌,導致Q3下跌。電子類股只有1類與傳產類股有5類股的漲幅大於"0”。漲幅較大的有運輸類(4.9%)、金融(5.4%)、其他電子(7.1%)。其餘類股的跌幅多數大於大盤的(-3.3%),化工類最深(-10.2%)

 

圖14T421 2014/Q3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14T421

註:統計13週,6/30~9/26日。

 

 

 

(圖14N422)為2014/Q4週類股輪動,在9、10月修正之際,有20個數類股中箭落馬,只有9個類股上漲。漲幅較大的有橡膠類(3.9%)、運輸(4.3%)、半導體(3.9%)與通信網路(2.7%)。跌幅較大的有機電(-5.5%)、玻璃(-5.6%)、營建(-6.4%)、飯店(-9.6%)等類股指數。傳產類跌幅重於電子類。

 

圖14N422 2014/Q4月份類股的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數

14N422 

註:僅有2014/10月份的資料,總計5週

 

 

(圖14N423)為2007~2013年11月份的類股週合計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所示。週漲跌幅合計大於”0”的有13類,小於”0”的有16類。電子類則只有通信網路為正(6.1%)。淨漲跌次數大於”0”的則有7個類股,電子類股8類股中有半導體為(+2)次、通信網路(+10)次,有4個類股都呈現負值。

 

圖14N423 各年度11月份的類股週漲跌幅與淨漲跌次數(2007~2013)

14N423 

註:淨漲跌次數=上漲週數-下跌週數。總數35週

   週合計漲跌幅為統計期間的週漲跌幅合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11月份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ockrum258 的頭像
    stockrum258

    258股會的部落格

    stockrum2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