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5月風雲2013
作者:瑞易
例行紀事
*520總統就職週年慶。
*101年度所得稅5/1日起開跑,估計今(2013)年約有申報戶560萬戶。5月份是一個大家要籌錢繳稅的月份。
*大陸「五一長假」,自2008年起從7天消減為3天。
*IFRS會計準則新制度今年上路,第1季財報從往年的4月底延後至5月15日,並維持核閱制。
近來的新聞
日本銀行(央行)2013/4/4日的貨幣寬鬆政策進入量化與質化寬鬆並行的新階段。在量化寬鬆的部分,以貨幣基數取代隔夜利率,作為市場操作的主要目標,在2014年底前提高貨幣基數一倍到270兆日圓,不分期限地收購公債,以增加市場上資金數量,壓低目前資金價格(如短期和即期利率)。質化寬鬆部分,日銀將收購更長期的公債,拉長持有的公債到期天數,從約3年延長到約7年,改變持有債券結構和到期時間,以降低金融市場未來資金價格(如長期利率)。(UDN)
大陸擴展企業年金投資範圍到股市,將積極推進中國版「401K」計畫的發展,這將給包括大陸A股在內的資本市場,帶來人民幣4,800多億元的活水資金。目前雖尚不知道中國版「401K」計畫是啥東西?但若是模仿美國版肯定會比台灣版的救市、委外代操、自操等都不必徵求每一位所有人同意,相信要好得多。
520前,政府基金將陸續釋出高達1,350億元代操基金!首批600億元勞退基金本周撥款入市,後續還有300億元勞退、250億元退輔基金及200億元國保基金陸續招標進場,此逾千億的資金活水,可為台股增添新的資金動能。(money.chinatimes.com 2013/4/22)
2013/4/24出現全台首例H7N9病例。
2013/4/30證所稅爭議延燒,朝野黨團口徑一致,要求財政部儘速檢討證所稅方案。
5月K線漲跌
如(圖13A401)所示,統計(1989~2012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5月份為7:16,下跌月數遠多於上漲月數且居年度之冠。有五窮六絕之稱。如果改為(2000~2012年)的漲跌次數比為為5:8,漲跌比與4月份的相同。再縮小為至2003~2012年的漲跌次數比為4:6,比4月份還多跌1個月,最近10年的漲跌比還是跌得多一點。
自1989年以來,年度的高點落在5月的只有2次,落在1991年(6365點)與2008年(9309點)。從2008/5月的9309高點一跌,就崩跌至11月的3955低點才止住跌勢,跌了5453點(-57.5%)。
低點落在5月份的有1次,是2010年的7032點。2013/5月除非指數跌破7603,不然是毫無機會搶得年度最低的機會,機率只有1/24。搶得年度高點的機率只有2/24。
圖13A401 台股加權指數月K漲跌比 註:自2000~2012年的月漲跌次數比,5月為5:8 自2003~2012年的月漲跌次數比為,5月為4:6 |
(圖13A402)顯示,自1989年以來,5月份只有1989年最多連漲5個月。其次是2009年的連漲4個月。變盤為漲(1)的有4次。
連跌4個月有2次為1990與1992年。連跌3個月的有3次為1998、2004與2012年。變盤為跌(-1)的有8次(8/24)佔了1/3,與其他2個月份(2月、10月份)並列年度排名第2名。
這一次從2012/11月到4月份已連漲6個月,如果5月再上漲就連漲7個月。將創下5月份連漲月數的新記錄。這個機率很低,尤其是在下跌機率居多的5月份,更顯得困難許多。若是5月中止上漲,止於6連漲。5月變為-1的轉空變盤月,順了5月翻空的歷史趨勢。
2012/5月為連跌3個月,從(圖13A402)察知其下1年度的5月份,2次中有1次翻空(1999),1次翻多(2005)。而2013年沒有翻多的機會,只有續漲與翻空的選擇。
圖13A402 台股加權指數月K連漲連跌月數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
(圖13A403)為台股加權指數5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2012年5月的台股加權下跌200點(-2.67%)。是第3年的5月份下跌的,同時也是連跌的第3個月,肇因於復徵證所稅議題的干擾。
1989年以來,24年的平均漲跌幅為-85點(-0.88%)。縮小範圍至2003~2012年的平均漲跌幅15點(1.06%)。
(圖13A403)的圖形看來2013年5月雖然漲少跌多,跌幅多於300點(>-3.4%)的有8次,佔總下跌次數的一半(8/16)。
圖13A403台股加權指數 5月K線漲跌幅( 1989~2012) 註:2003~2012年的平均漲跌幅15點(1.06%)
|
圖13A404台股加權指數 5月月K線圖(1989~2012)
|
5月各週的漲跌
(圖13A405)為各年度5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從圖中可以發現
漲跌幅大於4.0%的有11次,小於-4.0%的也有11次。平均每二年一次。但是,幾乎都是發生在2003年以前。2003年以後,只有正負各3次。這6次分別是2003年(4.74%)、2004(-4.35%)、2008(4.61%)、2009(9.87%)與2010年的2次(-5.46%,-6.88%)。在2011與2012年則沒有出現這麼大的漲跌幅。
2003年以後,週跌幅在(3.0%~-3.0%)之間的共有34次(佔34/45),居多數,其中上漲的有21次,下跌的有13次。另外在(3.0%~4.0%)的有2次,在(-3.0%~-4.0%)的有3次。
圖13A405台股加權5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 |
5月份的週K線
從(圖13A406)的週K線可看出, 2003年之後的週K線只有2003/5、2007/5、2009/5月的表現還不錯外,其餘的都不怎樣。2009/5月的週K漲跌幅合計高達14.52%(圖13A407)。是近年來最高的,也比上月份2009/4月還高。
另外,在(圖13A407)的週合計漲幅也可得知,2003年之後合計漲幅為負值的有2006/5、2008/5、2010/5及2012/5月外,其餘皆的正值。5月份作多的人,在2008年以後只有2009年能輕鬆獲利,其餘4年皆不易獲利,甚至是虧損的
圖13A406台股加權 5月份的週K線(1989~2012) 註: |
圖13A407台股加權5月份週K的最大最小與合計漲跌幅
|
5月份每日漲跌統計
(表1)的漲跌統計,2003年之後的「週漲跌比」比較高,優於月或日的漲跌比。以週次來看,在第1週及第5週的漲跌比較高。而第1週及第5週常常是一個不足5個交易日,第5週上漲機率高,常受到月底結算、結帳的影響。各週次內的日漲跌比反而是以第4週較高。週次內的日漲跌比並不是月曆週,而是以每5個交易日為一週統計的。
如果是以24年的統計值來看,五月天實在不是個積極作多的好日子。
表1 台股加權指數 5月份日漲跌統計(1989~2012年)
註:塗色部分的日漲跌比是以每5個交易日統計的,不是月曆週。
|
圖13A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5月份的日K漲跌幅%
|
(圖13A408)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5月份的日K漲跌幅%,5月份的最大漲跌幅超過3.1%的有16次(佔16/546=2.9%)分佈在8個年度裡(33%),而這8個年度出現在2003年以前就有6個年度14次,剩下的2次分別是2004、2009年各出現1天。
最大跌幅超過-3.1%的也有23次(佔23/546=4.2%)比最大漲幅多出7次,分佈在10個年度(42%)。出現在2003以前的有7個年度18次,剩下的5次為2004的3次及2009、2010年各出現一次(即各有一天)。
最近2個年度漲幅沒超過3.0%,跌幅也沒有超過-3.1%。2013年4月底止,今年的最大漲幅為1.79%(4/19)與最大跌幅-2.39%(4/8),都發生在4月份。
5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圖13A409)從1989年至2012年,5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2的,24年中有7次,佔29%又比4月份還少。在1.0以下的有11次,在這之間的只有6次。
日漲跌比值自2009年的3.5連續滑落3年,到了2012年的比值為1.0。表示2012/5月的上漲日與下跌日各為11個交易日。2012/5出現第一個止跌滑落跡象。2013/5月的比值大於1.0的機會愈來愈小,令人不敢有所期待。做多者以日的漲跌考量會比月或週要好。
圖13A409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5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1.4=13/9,約為漲4天跌3天。 |
5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5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3A410)所示,最大成交量為2009年的2438億元,其次是2006年的1910億與2008年的1814億。2012年的5月最大值為1299億。平均量則為743億元。
最小量則以2003年的238億為最低量。2012/5月最低量為443億元,平均量則為743億元。平均成交量自2009年以來與同期比連續下滑3年。受證所稅議題的影響2012/5月的平均量持續萎縮,低於歷史平均值約近13%。證所稅的影響所及,到了2013年前4個月的每月「日平均成交量」約為770億仍低於1004億的歷史平均值。
圖13A410 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5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註:24年的5月日平均成交量為839億 |
法人買賣超
(圖13A411與13A413)為三大法人在5月的買賣超,從2005年以來,自營商買賣超次數(2:6)。投信為(5:3)買超多於賣超次數。外資則是買賣超扯平(4:4)。就8年的平均金額而言,皆為賣超,依序為-34、-6.4、-56億元。他們的買超年度分別是:
自營商:2007/5、2009/5月。
投信:2007/5、2008/5、2009/5、2011/5、2012/5月。
外資:2005/5、2007/5、2008/5、2009/5月。
2012年的5月台股加權跌了200點(-2.67%)。自營商賣超16億、投信買超7億、外資賣超1142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151億。賣超佔5月總成交量的7.04%(=1151/16338)。呈現大量賣超。
2008~2012年的5月只有2009/5年是上漲的,其餘皆是下跌。後面3年只有投信在2011與2012年呈現小幅買超,其餘皆是賣超。出現多頭棄守的局面。2013/5月在融資處於近接低檔的狀態下,法人若還是賣超,指數可能也不會有什麼好顏色。
2013年到4月底為止,自營商、投信、外資4月份買賣依序為39億、-66億、265億。合計為52億、-284億、411億。
圖13A411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自營商5月的買賣超 註: |
圖13A412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投信5月的買賣超
|
圖13A413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外資5月的買賣超 註: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3F414)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融券餘額在4月份大幅減少,4/16達最低額16.0萬張。2013/4月底止的現況,融券餘額為24.7萬張達到近3年的最低量,月減少21萬張比上個月的-10萬張還多減了11萬張。借券賣出餘額為459萬張,月增加40.8萬張。借券餘額衝向新高,融券創下新底。融券佔借券的比率只有5.4%,約為平均值的1/4強。窮酸的散戶融券在股東會之前要受強制回補的約束,而富裕的法人完全不受影響。這實在是一個不公平的遊戲規則。
2013/4月底止集中市場的融資餘額為1768億元,月減少52億元。融券餘額為27.2萬張,月減少約21.5萬張,餘額最低為4/16日達18.8萬張。是個「資減券增價漲」的月份。
圖13A414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
融資餘額
(圖13A415)為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5月底的資券餘額,(圖13A416)為各年度5月份的資券增減的情形。
自2002/1月~2013/3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平均值為2448億元。單是5月底的平均值為2515億,略高於總平均值。台股的融資餘額自2011/8月底的2366億元以來,已連續21個月低於平均值。即使2012年全年的月平均只有1869億比起2013年4月止的月平均餘額1787億元,還多出了約82億元。
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官方稱證所稅的不良影響已遠去,股價也反彈了,但是散戶因何越玩越少?2013/4月受停資停券的影響最低值來到了1768億,離2012年最低額的1708億已不遠。2012/5月餘額為1890億。證所稅的影響若是真的煙消雲散,2013/5月底的融資餘額應會高於去年的同期。
圖13A415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5月底的融資餘額 註: |
(圖13A416) 各年度5月份的資券增減與大盤月漲跌幅。「資增券增」的有5次(佔5/11),表示此期間散戶看法不一。「資減券增」有6次(佔6/11),表示散戶的多方棄守。11年來5月的融券只有增加沒有減少,與3月分正好相反。
2002年以來每年5月融券增加最高為59.5萬張,出現在2004/5月。融券增加最少為2008/5月的6.8萬張。月平均增加26萬張。這樣的增加好似是遭到禁壓已久突然釋放一般。以月平均值的排行來看,5月勇奪年度的月冠軍,將其他月份遠遠的拋在後面。
最近3年,5月份的融券增加額只有10萬張左右。2013/5月,雖然月K線已連漲6個月,但是年漲幅到4月底為止只有394點(+5.12%),且成交量萎縮下,融券增加可能也不有會多大。
圖13A416台股加權指數各年度5月份的資券增減 註: |
類股輪動
過去5年來的5月份類股輪動如(表2)月漲幅最大類與跌幅最大類股與(表3)、(表4)週漲幅最大類與跌幅最大類股所示。從(表2)的最大漲幅全是傳產類股,而汽車類股連獲2次。最大跌幅只有一個電子類股(其它電子)。
表2 各年度5月份的月漲幅最大類與跌幅最大類股
註:塗色部分為電子類
|
若是改為觀察週類股輪動與月類股輪動的差異。月類股輪動,電子類掄冠的比重只佔4/20,還是傳產勝出。跌的最兇的電子/傳產比重為4/16。
概略的看,週類股輪動多數時候是與月類股輪動有差別。週類股的輪動看起來似乎是比較生動活潑。跟對了一週就有半停板以上的獲利機會。
表3 各年度5月份的週漲幅最大類與跌幅最大類股(2008~2010)
註:塗色部分為電子類 最大漲幅:電子類4次與傳產類8次。 最大跌幅:電子類2次與傳產類10次。 |
表4 各年度5月份的週漲幅最大類與跌幅最大類股(2011~2012)
註:塗色部分為電子類
|
表5 2013年近來幾週的類股最大漲幅與跌幅
|
圖13A417 2013年淨週漲跌數與週漲跌幅合計 註:淨漲跌數=上漲週數 - 下跌週數 統計期間:2013/1/2~4/22(計17週) |
(圖13A417)為2013年4/26日至的類股週漲跌統計,淨週漲跌數與合計週漲跌幅較大的依序為橡膠(10次,18.6%)其他(10次,13.2%)、機電(6次,11.8%)、電子零件(6次,10.6%)。最慘的是其它電子(-6次,-12.2%)、飯店(-2次,-10.7%)。
現況
2013/4月大盤收8094點,月漲幅175點(+2.22%),連續6個月上漲。3年移動平均線為7902點,越過均線192點。雖然連著5天站上8000點整數關卡,但橫在眼前的歷史記錄這般不佳(圖13A418)。雖然在多方奮力上攻下及外資連著5天買超337億,使4月份由賣超轉為買超265億。但是這樣還能持續樂觀看待嗎?可有交易策略嗎?
圖13A418 2013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2)
註:2013/5月為第18~22週 |
以(圖13A418)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2013/5月份的週上漲機率多數小於1.0,為18~22週次。只有最後1週第22週是大1.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