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易
揭開台股的神秘面紗
3-3移動平均線的功能
移動平均線具有下列功能:
(1) 具有集中趨勢的特性,可以過濾短線波動的訊號,使易於觀看。
(2) 移動平均線是平均的持有成本,與乖離率搭配能立即讀出獲利率。
(3) 有利於判斷股價的多空趨勢。
(4) 利用「扣抵」的方式能快速判別平均線的未來方向及其關鍵的臨界值。
3-3-1移動平均線可以過濾短線波動的訊號:
在統計學上,平均值具有集中趨勢的特性,能代表所選取樣本空間的特質之一,能使變動激烈的數值轉為平滑。如[圖3-2]所示,MA(63)與收盤指數的線形比較,顯得平滑多了,不若收盤指數呈現鋸齒狀,且不失其原來的走勢。平均移動線將股價的波動率過濾掉,而且期間越長的過濾能力越強,也就是曲線看起來越平滑,所以平滑程度依序為MA(63)>MA(21)>MA(5)。如[圖3-1]儘管台股價格波動十分激烈,可是10年移動平均線MA(120)看起來仍十分平穩。
平均值具有集中趨勢的吸引力。乖離過大的股價,遲早會被吸回平均值。
圖3-2 台股加權日收盤指數與日MA63移動平均線 MA(63)比MA(21)平滑多了
|
3-3-2移動平均線是平均的持有成本的概念:
移動平均線是投資人的平均持有成本,大盤的移動平均線代表的是市場的平均成本。(MA5)是表示這5日來投資人買進的平均成本,(MA21)是21日以來的買進平均成本。例如[圖3-3]的日K線,將移動平均線設為MA21,乖離率也選擇Bias21(圖中的柱狀圖)。當股價在(MA21)之上時,表示買進持有這21日平均成本的投資人皆獲利中,此時Bias21為正值。可以從[圖3-3]中移動游標直接讀出獲利率(看盤軟體或盤後分析軟體皆可),不必再拿計算機計算。反之,則是虧損。
圖3-3 日K線、MA21、Bias21
|
3-3-3利用移動平均線判斷多空趨勢:
移動平均線是根據股價計算出來的,是先有股價才能得到相對應的移動平均線,所以它是一個過去某一段期間的股價走勢,是一個落後的技術指標。可是藉此卻可以很容易判讀這段期間的走勢屬於多頭、空頭或是盤整修正的趨勢。若是想利用現在的走勢預測未來的股價趨勢,可能持續、修正或反轉。基本上是危險的,也毫無理論根據,因為股市的不確定性高,不像工程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模式可以推測。而且對於相同的數據資料,不同的投資者可能有不同的推測。
然而,坊間有許多的書及電視上的財經分析,常常教導讀者移動平均季線(日MA63)或(週MA13)翻揚時,表示中長期股價將轉為多頭走勢。反之,則是轉空走勢。這樣的說詞,投資者是「要相信」還是「不要相信」它們的推測。還有「中長期」到底是指多久的期間?
所謂「長期趨勢」有人稱為「主要趨勢」,一般指6個月到數年之間的走勢。「中期趨勢」又稱為「次級趨勢」,泛指1~6個月的修正波走勢。而「短期趨勢」是屬於「日常趨勢」,指1個月以內的股價修正走勢。其實,這樣的畫分方法過於簡單,常令人摸不著邊際。而且每個分析師的定義又可能有出入,又「1~6個月」、「6個月到數年」差異可是很大。要怎麼聽委實更加使人迷網。
移動平均線既然能告訴我們某一期間到現在的趨勢,有時候這樣簡單的描述反而給投資人帶來困擾。移動平均線已經很清楚簡單的告訴我們:K線的5日移動平均線(MA5)提示的是過去5天來的股價趨勢,(MA21)是21天來的趨勢,(MA63)是63天來的趨勢。若是在週K線的移動平均線,(MA4)是4週來也是20天來的趨勢,(MA13)是13週來的趨勢。月K線則以此類推。
從[圖3-4]與[圖3-5]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在2001/1~2005/8月期間,有2波的多頭走勢與2波的空頭走勢,都有不錯的表現,可以符合預期。2001/11月~2002/5月的上漲波(MA63)走揚了約100天,2003/6月~2004/4月的上升段(MA63)約略走揚了200天。2001/5月與2002/6月這2波的下跌波(MA63)各約走跌了120天,2004/5月的修正波(MA63)約走跌了90天。
當碰到「A」區與「B」區的盤整走勢, (MA63)呈現蛇行走勢,彎上彎下的漂移不定,持續的期間只有約上述多頭或空頭走勢的1/10~1/3。此時,若是仍然引用上述多頭或空頭的走勢推估,可能會左右挨打,感到度日如年。
像這樣的情形,即使改為週K線的(MA13)推估,其結果也是相同的。雖然曾經聽說,日K線容易做假,週K線會比較可靠一點。
圖3-4 加權指數日收盤價移動平均線
|
圖3-5 加權指數週收盤價移動平均線
|
[圖3-4]是依「日收盤價」繪出,而[圖3-5]是依「週收盤價繪出」,期間約略相同,兩個圖形呈現相似形的關係。在這兩區,即使是季移動平均線也常翻上翻下的。
所以用移動平均線推估股價走勢,必須先推測不為盤整走勢。如[表3-4]及[圖3-14]~[圖3-19]所示,移動平均線在多頭走勢下,持續走揚的時間。還有在空頭走勢下,持續走跌的時間。都不會是百分百的。應用移動平均線猜測未來走勢在3-4節的再作詳細說明。
移動平均線除了幫助辨別目前的價格趨勢走向外,也用來發現趨勢改變的時點。趨勢的改變一定是先短期趨勢的轉彎,較長期的趨勢線才會慢慢的逐一跟著轉彎。在轉彎的過程是由短天期均線先走平、轉向,然後與較長天期的均線發生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構成排列。若是價格走勢不變,較長天期的均線跟著重複「走平」、「轉彎」、「交叉」、「排列」的程序。如此周而復始,使移動平均線一一依序轉向。
移動平均線的應用,投資與投機是不同的。大體上來看,日K線所設定的移動平均線適合判斷短線的交易時機與短中期趨勢,還有發現趨勢的轉向。週K線的移動平均線適合觀察中長期的趨勢。而月K線是觀察長年的趨勢,景氣的循環預警及產業的興衰與循環。參考[圖3-6]~[圖3-10]。
圖3-6塑膠類股週K線
|
大盤在2011/8/15這一週跌破MA260均線(5年線),在2011/11月跌到觸及10年線。參考[圖3-1]。而[圖3-6]的塑膠股在2011/11月才近接5年均線,[圖3-7]的汽車股還在MA34週均線(3年線)上整理。[圖3-8]汽車股月K線還出現黃金交叉MA36穿越MA60向上,即3年均線穿越5年均線向上。
圖3-7 汽車類股週K線
|
圖3-8汽車類股月K線
|
電子類股在2011/7月就曾經跌破MA260週均線(5年線),8月正式跌破,同時觸及10年線。9月正式跌破10年線,如果在12月收盤不能站上10年線(約277點),就持續跌破達4個月之久。也難怪11月底頻頻傳出電子業休無薪價、減班、放年休假、管制加班,少部分傳出裁員的壞消息。過去電子類股也曾經在5年線下游走7個月,才站上5年線,再滯留3個月。住了7個月的ICU病房加3個月的普通病房,合計10個月才康復出院。在2004/7~2005/4月之間。2008/7月也跌破10年線,歷經了15個月才從新站上。這一次不知道會演出哪齣戲碼?是歷史劇還是新創作?政府的財經政策能不能協助業界解決難關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素。
2004/7月、2008/8月為大選過後。2011/8月為大選之前在加上歐債主權危機的威脅,雖然有外部衝擊的威脅,但也透露出電子業的循環週期約在3~4年的訊息。
圖3-9電子類股月K線
|
移動平均線轉向時,雖然不能完全預測未來的股價走向,但是忽略他的訊號,不改變交易策略,也可能犯下錯誤。特別是當3季線都被跌破或突破、轉向時,要想像好幾個月的未來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總是會考慮技術指標可靠嗎?聽說他不是也有許多陷阱?
對股價而言,移動平均線具有與趨勢線一樣的「支撐」與「壓力」的功能。長天期所形成的壓力與支撐要比短天期所形成的壓力或支撐,更為重要。長天期移動平均線的支撐與壓力常常被來回測是好幾回,股價才弄清它的走向。有所謂的「假突破,真出貨」、「假突破,真回頭」、「先蹲後跳」,「平線不成壓」、「平線不具撐」等術語。如果這些術語都失效時,情況的演變就會是另一個局面,參考[圖3-18]。總之,「支撐」與「壓力」要扮演好其角色,若不是這樣,投資者可能要換個角度思考。
價格若是在短天期移動平均線與價格高點連線所構成的軌道之間行走,此軌道稱之為「上升軌道」。當價格上漲至與在價格高點連線向外延伸線接近點為壓力點,是為賣點。在移動平均線的支撐位置發揮支撐時為買點。這樣的支撐多次的發揮作用,直到被跌破換由下一條較長天期移動平均線接手。反之,短天期移動平均線與價格低點連線所構成的軌道,稱為「下降軌道」。移動平均線反成為壓力線,低點連線則為支撐線。
移動平均線等同「趨勢線」,是一條活動的趨勢線。具有「支撐」與「壓力」的功能。因此,股價在兩條均線之間,且均線走勢趨緩或走平時,股價容易上下震盪。此時的走勢為修正走勢或是盤整走勢的一部分。當移動平均線轉向時,雖然不能完全預測未來的股價走向,但是忽略他的訊號,不改變交易策略,也可能犯下錯誤。
「正斜率」的移動平均線(上揚)具有「支撐」股價的作用,「負斜率」的移動平均線(下行)具有「壓制」股價的作用。此現象在第5章「交易策略與應用」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移動平均線的「支撐」與「壓力」功能,長天期的要比短天期的更不容易被突破。但是「走平」的移動平均線卻常常會失效,「多頭」攻擊時,常會說「平線不成壓」。「多頭」退場時,常會說「股價正在做頭」。所以當股價突破主要的移動平均線上漲時,常讓多頭歡欣鼓舞。跌破均線時,就會讓多頭壓力沉重,感到沮喪。跌不破的「平線」或是攻不克的「平線」,可能暗藏玄機,有必要調節持股。
長多走勢時,股價常常依附著短天期的支撐一路爬升。長空走勢時,正好相反,在短天期的壓制下,一路向下滑落。
3-3-4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是關鍵訊號
交叉等於宣告本波段正式結束,另一波段的戲幕即將開始。所以,「黃金交叉」是宣告「空頭」的結束,「多頭」將降臨。而「死亡交叉」則是宣告「多頭」的結束,「空頭」將降臨。如(MA5)穿越(MA63)或是(MA5)穿越(MA21)。交叉穿越較長天期比穿越較短天期更具效力。
黃金交叉意指股價上漲時,出現短天期的平均線穿越長天期的平均線,如(MA5)穿越(MA21)向上。
死亡交叉意指股價下跌時,出現短天期的平均線跌破長天期的平均線,如(MA5)穿越(MA21)向下。
(MA5)為最接近股價的移動平均線之一,股價平滑過濾價格波動的程度比其他長天期平均線為低,若是不使用(MA5)改用股價穿越均線判讀可能會出現太多的穿越現象,而這些穿越有許多都是假信號,所以選擇(MA5)為先鋒,可免除一些過度的反應。比較[圖3-10]與[圖3-11]可得知,[圖3-10]中箭頭的部分在[圖3-11]並未跌破平均線。
「交叉」之後,是不是會有一段較長期的走勢?參考[圖3-4]、[圖3-5]的A區與B區並沒有出現一段較長的走勢,反而是多空交戰頻繁。
在盤整走勢時,「交叉」出現頻繁,利用「交叉」斷言多空走勢也幾乎失效,如[圖3-22]~[圖3-26]所示。
圖3-10 日收盤指數與MA21、MA63
|
圖3-11 移動平均線 MA5、MA21、MA63
|
3-3-5運用指數「扣抵」來研判未來走勢
移動平均線如[式3-1]的計算,是某一段期間的算術平均數。「扣抵」的意思是假設(N+1)日的收盤價(Cn+1)取代第一日的收盤價(C1)的價格,計算出(N+1)日的MA(N),藉以判斷新的MA(N)是否大於或是小於等於原來的MA(N)。換句話說,預設下一日的MA(N)值,如上揚、下挫或走平的狀況下,(N+1)日收盤價(Cn+1)的臨界值至少應為多少。
如[表3-3]以(MA21)為例,第22日(C22)扣抵第1日(C1)的股價,如果(C22)>(C1),則(MA21)會上揚。(C23)扣抵(C2),若是(C23)>(C2)=(53.6>51.9),則 (MA2123)>(MA2122)=(52.45>52.37)。K線圖如[圖3-12])所示。
反之,如果(C22)<(C1)=(51.1<51.9),則(MA21)會下彎。(C23)扣抵(C2),若是(C23)<(C2)=(49.9<51.9),則 (MA2123)<(MA2122)=(52.18<52.28)。K線圖如[圖3-13]所示。
股價下跌多日後,若是現在的股價比21日前的股價低很多,未來幾天的(MA21)肯定會向下走,股價要是不能站上月均線,被月均線壓著下跌的機率就很高。
「扣抵」亦用於計算未來某日移動平均線走向的臨界股價。
表3-3移動平均線扣抵模擬
|
圖3-12當第22日以後股價的上漲扣抵,使MA21上揚
|
圖3-13 當第22日以後股價的下跌扣抵,使MA21下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