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台股的本益比 股價淨值比 周轉率 市值/GDP
作者:瑞易
2020年台股收14733點上漲2735點(22.8%),漲幅勝過去年的2270點(23.3%)。年度月漲跌比雖然從去年的10:2修正為6:6,但是年度漲幅仍然表現亮麗。週漲跌比為33:19,日漲跌比為141:104。32年來「年漲跌比」為22:10年(=2.2)。32年的平均漲幅提升為8.4%(1989~2019年間的31年平均值為8.0%)。
年K線
2020年收盤14733點,突破31年的高點12682點。成交量49.2兆元,總市值44.9兆元,指數、成交量、總市值皆創下31年的新高。成交量大於總市值使得「成交量周轉率」達到125.8%,一掃連續8年來(2012~2019年)低於100%的涼涼市場。
圖21Y001 大盤年K線 2020年大盤的開高收低=12027/14760/8524/14733點。 2021年K線記錄到1月收盤15138點為止。 |
在股價指數創新高的情況下,與股市相關的各項指標,它們在年底的值是否凸顯出什麼意義?例如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成交量周轉率....等。
本益比
台股上市公司本益比,最高值為2009年的110倍。這是金融海嘯的下一年度,企業獲利受到衝擊與股價急速反彈所反應的結果。如果將這異常值剃除,31年的平均本益比為24.28。2020年雖然股價指數創新高(收盤14733點),但是本益比22.4尚略低於31年的平均值,在32年中排名第16名。若是以最近20年的平均值19.32做為參考(不含2009年的110.5,則2020年的本益比22.4則顯得有些偏高。
從2012年之後,大盤指數與本益比並未同步走揚,顯示多數上市公司的獲利狀況很好,才使得本益比呈現橫走的現象。2020年連著2年上漲共漲5005點(+51.45%;2018收9727點),相較於本益比的漲幅75.6%((22.37-12.74)/12.74),本益比可能有些偏高。但是若納入2020/Q4的獲利成長,也許會緩和本益比值,指數將會受獲利與業績成長的支撐。2020年財報要等到2021/4月才會公告完全。但是就短線而言,不反對有點過熱的說詞。
圖20J301 台股加權指數與上市公司本益比 原始資料來源:證交所 >交易資訊 >統計報表> 市場交易月報 本益比=股價/每股盈餘 |
產業別的本益比
產業別的本益比,以鋼鐵業的531為最高,本益比超過100的還有光電業174、汽車132、油電燃氣126。最低的為水泥業10.6。另外,半導體業28,通訊網路35。電機機械31.1,塑膠業32.4,紡織31.9。金融保險10.9。
表1 2020年底的各產業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
資料來源:證交所 >交易資訊 >統計報表> 市場交易月報 |
各類股股王的本益比 殖利率 股價淨值比
各個產業類股的股王,本文是以「股價」作為唯一的挑選條件,不含其他條件,例如股本…。
各類股股王的本益比 殖利率 股價淨值比
|
股價淨值比(PBR)
2020年底的台股股價淨值比(PBR)再度揚升到2.16倍是近21年來的新高。22年的平均值為1.74(1998~2019)。PBR的最高值出現在1999年2.6倍,最低值為金融海嘯時的1.1倍。不看這些特別高或特別低的PBR值,常態的PBR值可以認為是在1.5~2.0之間擺盪。如(圖21J302)所示。
類股的股價淨值比如(表1)所示,最高的為半導體的5.51,其次是燃油的3.22與通訊網路2.66。最低的為金融保險的0.92倍。
個股PBR的最高為6289華上的31.1倍,最低則是8429金麗-KY的0.28。
圖21J302 台股加權指數與上市公司股價淨值比 原始資料來源:證交所 >交易資訊 >統計報表> 市場交易月報
|
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
如圖21J303上市公司本益比vs股價淨值比所示,多數的年度兩者的出現齊漲齊落的現象,只有少數的年度出現背離的現象。如:2002、2003、2011、2013年。
圖21J303上市公司本益比vs股價淨值比 原始資料來源:證交所 >交易資訊 >統計報表> 市場交易月報
|
台股加權指數與每股淨值
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淨值自1998年以後,緩緩推升。從1998年的14.15元到2020年已提升到28.91元,增加了14.76元增加了1.04倍。1998年的大盤收盤為6423點,2020年收盤14733點超越了大盤的高點魔咒12846點。上漲增加了1.29倍,比淨值的增加多了25%。此一相對增加量只做為參考用。
圖21J304 台股加權指數與每股淨值 原始資料來源:證交所 2021年的大盤指數記錄到1月收盤15138點 |
台股加權指數與成交量周轉率
台股加權指數與成交量周轉率在2009年之後呈現背離的現象,指數呈現鋸齒狀上揚,週轉率卻一路下跌。週轉率在2012~2019年,長達8年的時間多在100%以下。指數的上漲不依靠成交量「以量滾量」方式的支撐現象,顯示市場上投入的資金多數能維持較長的持有。即使市場上有約20%~35%的當沖,也沒能提升周轉率。顯示增多投入資金的意願低落。
周轉率的低落,這與過去的台股恍若兩個不同的市場,這是現在的「老投資者」必須改變的認知。
但是,2020年股市卻一掃這8年來的冷淡陰霾,周轉率首度破百,達126%。在外資等三大法人破紀錄的年度狂賣超6600億元下(約為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1.75倍)還能有超過100%的周轉率,相信新增開戶的大量散戶雄兵也是功不可沒。
2021年的周轉率137%是計算到2021/1月的常續周轉率(1月份前12個月的合計值)。
圖21J305 台股加權指數與成交量周轉率 原始資料來源:證交所 >交易資訊 >統計報表> 市場交易月報 2021年的周轉率137%是計算到2021/1月的常續周轉率 |
台股加權指數與總市值/GDP
台股總市值/GDP的倍數,因為證券市場的性質不同很難與其他市場作比較分析。雖然證交所也有提供各個國際證券市場的此項資料。2019年的倍數在100%以下到1000%的都有。
台股總市值/GDP的倍數幾乎呈現與指數一樣的趨勢,齊漲齊落。2019年總市值/GDP創下新高193%。2020年再度續揚達220%增加了17%,指數上漲22.28%。2020年的GDP比上一年度上漲8.0%。根據幾個機構對2021年的GDP成長預估,將會更優於2020年的表現。將對指數提供有利的實質支撐。
「總市值/GDP」又稱為巴菲特指標,用於觀察股市是否過熱,是否受總體經濟面的支撐。2020年的比值220%已超過過去許多反轉年度的比值。過去22年來的6次反轉比值為152%。
圖21J306 台股加權指數與總市值/GDP 原始資料來源:證交所 >交易資訊 >統計報表> 市場交易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