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9月風雲2017
作者:瑞易
2017/8月大盤指數收盤10586點,上漲158點(+1.52%)。月中最高點10619點創下年度新高。連著9個月上漲。大盤月K線連著3個月收在10395點以上的月份,這個現象在紀錄上只出現在1989/10~1990/3月之間的3個月份。換句話說,在1990/4月以後至今的月K線收盤指數沒有一個高過2017/6月的收盤10395點。
2017/8/31日MSCI季度調整,大盤尾盤爆量184億元(佔成交量14.5%),上拉12.6點。去年同期2016/8/31日,尾盤爆量166億元(佔成交量19.4%),下跌0.09點。2016/8月尾盤爆量計有12次,而2017/8月只有月底1次,顯著的減少。
個股方面:上漲的有776檔,漲幅大於4.0%的有454檔。下跌的有813檔,跌幅小於-4.0%的有449檔。
9月份歷年來的月漲跌比為16比12,上漲數遠多於下跌數,上漲機率為57%。依統計顯示9月份與8月份的漲跌關係為相關50%,顯示9月份的漲跌與8月份的行情毫無關係。紀錄上連漲6個月以上的只有1次(1994/9),他的下一年度(+1)。2016/9月出現月K連5漲,所以對2017/9月而言,失去了參考的意義。
從2016/12月到2017/8月止,月K已連漲9個月。若是2017/9月繼續上漲成為第10個月連漲,將是自1987年以來的空前新記錄。(2015/8月低點7203起漲到2017/8月,起漲迄今已第24個月。)
(圖17S405) 加權指數9月份月漲跌比,顯示2016年的「漲跌比」 (16/12=1.33)剛好在趨勢線之下緣,趨勢線呈現上揚。就圖形判斷2017/9月上漲站上趨勢線的機會看來蠻高的。成為突破前幾年的圖型慣例。話雖如此,9月能上漲否?還須經過日K的檢驗。
今年度到8月底止,外資買超合計250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累計4171億元要少很多。而且7、8兩個月外資與法人合計皆呈現賣超現象。即使是這樣,大盤仍然繳出連著上漲9個月的平紀錄成績。剩下的4個月還會有幾個月上漲?已經不是猜測預估的問題了,操作上只剩心態的因素而已。
融資餘額連續3個月增加,合計增加141億元。2017/8月增加80億元年度累計增加228億元,餘額為1551億元。可以說站穩萬點後,散戶的信心的確增加了不少。
例行紀事
2008/9/15雷曼兄弟因次貸問題宣布破產,引發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的7年金融世界仍然動盪不安。2016/12月FED開始升息,2017/6月二度升息至1%至1.25%。2017H2可能再升息1碼,也計畫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9月開學的返校商機,值得觀察平板電腦、手機平板第3季銷量能否將持續成長,成為返校商機主角,帶動相關概念股出頭。
2017/10/4(三)中秋節休假一天,10/7~10/10(二)連休4天,10/9(一)調班至9/30(六)上班。傳統上有節氣變盤說。
颱風季節,依據氣象局的統計資料,9月份發生颱風侵台的機率約與7月份約略相同,僅次於8月份。每年平均0.81個,換算約是3年2個。
近來的新聞
2017/8/31日颶風哈維重創美國德州,造成全美約四分之一煉油廠生產中斷,每日產能約四百五十萬桶的煉油產能被迫中斷。促使亞洲煉油廠火力全開加速生產,供應燃料至美國。
颶風哈維嚴重影響重要原料乙烯的供應,乙烯是生產眾多消費性和工業用塑膠製品的基本原料,用於汽車零件、尿布、牛奶瓶到床墊等重要塑膠製品的生產,衝擊整個石化工業。
乙烯堪稱全球3.5兆美元化學工業最重要的原料,德州幾乎占全美乙烯供應量的75%、全球13%。PetroChemWire估計,已有15家乙烯業者停工,約54%的美國乙烯產能受到影響,全球9%乙烯產能停工。Alembic全球顧問公司分析師阿梅德說,乙烯及其衍生物合計約占40%的全球化學產品銷售,而市場上每5噸就有1噸是美國供應,之前全球乙烯廠幾乎都已產能全開,以因應日增的需求。凱基投顧估計颶風哈維衝擊全球的PE、PVC、SM、MEG產能分別占全球8%、7%、9%、4%。(UDN)
上個月的關鍵數字
表1 2017/8月收盤大盤關鍵數字
註: (1) (2002~2016年)的融資餘額月平均值2271億元,2015與2016年的月平均值分別為1740與1330億元。 (2)2017年的日最大漲幅為1.41%(4/5)與日最大跌幅-1.34%(8/10)。 (3)日與週的最大漲跌幅為8月份的統計,成交量為當月的平均值 (4)週漲跌幅為當月最後一週(9/1)。 (5)8月的月振幅394點。上影線34點,下影線183點、紅實體177點。開/高/低/收=10409/10619/10225/10586點。 (6)成交量周轉率53%高於去年同期的43%。 |
2017/8月大盤月K線收10586點,上漲158點(1.52%),高點10619點暫居2017年的最高點。成交量周轉率53%高於去年同期的43%。
2017年年度的單日最大漲幅為138點1.41%(4/5)與日最大跌幅-141點-1.34%(8/10)。
2017/8月的日平均成交量1120億元。借券月增46萬張、融券月增10萬張。融資餘額1551億元月增80億元年增228億元。
2017年8月份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賣超,依序為-78億、-9億、-76億。法人合計為-163億元。外資至8月止的年度買超計2493億元。
圖17S401 2016年週漲跌幅與各週漲跌次數比(1989~2015) 註:2017年到8月止的週漲跌比為20:15 |
以(圖17S401)的週漲跌次數比的統計來看。9月份為36~39週次,第36、與38週次漲跌比>1.0,另2週<1.0。
季K線
2017/8月季線收盤指數10586點,第3季上漲中,如(圖17S402)所示。以技術分析來看,在12682與9860的建立的下降趨勢線,大盤越過之後仍在繼續奮力掙扎脫離他的影響。2017/6月一舉越過10256~10393所建構的頸線壓力帶。如今面對的是1990/Q2的11078~11282的頸線壓力。
圖17S402 大盤季K線 2016/12月指數年度高點9430點 |
9月K線漲跌
如(圖17S403)所示,統計(1989~2016年)的月K漲跌次數比9月份為16:12,上漲月數多於下跌月數。9月的下跌記錄顯示多數是受外部財經因素的衝擊:如1990年、2000~2003、2008、2011年。
自1989年以來,年度的高點落在9月份有2次,在1988/9月的8813點與1989/9月的10884點。低點落在9月份的也有2次,在1998年的6220點與2001年的3411點。
2017年至8月底為止,目前低點為1月的9236點,目前的高點為8月的10619點。1月低點的歷史上的當年度高點為8月1次、9月2次、12月4次。
圖17S403 台股加權指數 月K漲跌比 註:2017年統計至8月 |
(圖17S404)為台股加權指數9月月K線漲跌幅的統計。1989年以來,28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46點(-2.72%)。上漲次數較多,平均值反而是負的,顯示下跌幅度較大,上漲幅度較小。
從(圖17S404)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後的漲跌幅,比較上都顯得相對的大。顯示近年來9月的波動幅度變大。主要因素是受國際金融災害與內部政策的影響。當月漲跌幅被壓縮到很小時的下一年度9月都是上漲的。
圖17S404台股加權指數 9月K線漲跌幅( 1989~2016) 註:28年的平均漲跌幅為-146點(-2.72%)。上漲16次,下跌12次
|
月漲跌比
(圖17S405) 加權指數9月份月漲跌比,以1989年為累計基準,例如2012年的為1989起到2012年計24年的9月上漲數與下跌數的比值,參考(圖17S404為13/11=1.18)。同理2016年的「漲跌比」,則是計算到2016年止(16/12=1.33)。趨勢線上揚。
圖17S405加權指數9月份月漲跌比以1989年為累計基準 註: |
9月月K的連續漲跌9月與8月漲跌的正相關為50%
(圖17S406)顯示,自1989年以來,9月份只有1994年最多連漲6個月。其次是2016年的連漲5個月,都是只有1次的紀錄。
連跌6個月有2次為1993與2002年。連跌5個月的有1次為2011年。連跌4個月的有1次為2000年。連跌3個月的有1次為1992年。連跌2個月的有2次為1990與1997年。
在16次上漲中有7次是8月漲9月也上漲。12次下跌中有7次是8月跌9月也下跌。合併漲/漲與跌/跌共計14次,表示9月的漲跌與8月呈正相關達到50%(=14/28)。
歷史上的9月發生了2次的股災,一次是國際政治因素的2001/911災難,另一次是金融因素的2008/9/15全球金融海嘯。
圖17S406 台股加權指數 9月K連漲連跌月數 註:次數1表示本月上漲,-1為本月下跌。2為連續第2個月上漲,-2為連續第2個月下跌。以此類推。 9月與8月呈現正相關的機率為14/28=50%。 |
9月各週的漲跌
(圖17S407)為各年度9月份各週的漲跌幅%時序圖。從圖中可以發現漲跌幅大於4.0%的有9次,小於-4.0%的則有21次。
圖17S407台股加權9月份各週的漲跌幅% 註: |
9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圖17S408)從1989年至2013年,9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大於1.2的,在28年中只有8個年度,在2003年之後佔了6次。在1.0以下的有14次,2008年以後小於1.0的只有2008與2014年。
圖17S408台股加權指數 各年度9月份的漲跌日數比值 註:比值1.5=12/8,約為漲3天跌2天。 |
9月份的每日成交量
各年度9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如(圖17S409)所示,最大成交量為1999年的1928億元,28年來9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為750億。2016年9月的日最大值為970億。日平均量則為735億元,最低量為483億元。
圖17S409 台股加權指數 各年度9月份的每日成交量統計 註:28年的9月日平均成交量為750億 |
法人買賣超
(圖17S410)從2005年以來的三大法人的買賣超金額累積,自2015/5月以來呈現下降的趨勢,2016/1月之後出現反轉。
2017/8月自營商、投信、外資的買賣超,依序為-78億、-9億、-76億。法人合計為-163億元。法人賣超佔8月總成交量的-0.63% (-163/25690),每上漲點一點花-1.03億元買超(-163/158)。
外資至8月止的年度買超計2502億元。自2005/1月以來,三大法人累計金額為24226億元。
圖17S410加權指數與三大法人買賣超累積(2005起算) 註: |
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圖17S411)為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僅上市公司)。借券賣出餘額為767萬張,月增加46萬張,大盤上漲158點(1.52%)。
在2017/8月份融券餘額增加10萬張,餘額為50萬張。
圖17S411台股加權指數月底的融券與借券賣出餘額 註:僅統計上市公司的餘額 2014/12/31收9307點 2015/12/31 收8338點 2016/12/30收9254點 |
融資餘額
(圖17S412)為台股加權指數融資餘額,自2002/1月~2015/12月為止,融資餘額的月底總平均值為2388億元。單是9月份的平均值為2212億。2016年平均值為1330億元,2016/9月的餘額為1333億元。2017/8月餘額為1551億元,月增加80年增加226億元。
融資餘額在歐元危機的衝擊下,接著證所稅措施紛擾使其一瘸不振。2011/8月底餘額2366億元起至2016/8月,已連續72個月餘額低於平均值。
前幾次較長期低於平均值的期間有16個月,發生在2002/5~2003/8月。與及2005/3~2006/3月持續了13個月。還有2008/9~2009/11月共維持了15個月。
圖17S412加權指數的融資餘額 註: 2017/8月大盤收10586點 |
圖17S413融資餘額vs借券餘額(萬張) 註: |
(圖17S413)比較集中市場的融資與借券餘額,融資餘額的張數自2010/12月以後,可以說是一路下滑,而借券餘額卻是一路上升。到了2015/8~12月之間,兩者在860到900萬張間呈現膠著狀態。2017/8月借券餘額767萬張,從高點的956萬張跌回。融資餘額為892萬張。